创新为核,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10.11.2015  10:53

  ——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震宁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系列访谈①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用新的发展理念来谋划推进江苏“十三五”发展?本报今天起推出系列访谈专栏,邀请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结合江苏实际,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敬请关注。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要求,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江苏“十三五”时期在构建产业新体系方面将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记者专访了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

  陈震宁说,这次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突出很多“”的要求,构建产业新体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江苏构建产业新体系就是要把创新摆在江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部分,加快完善技术先进、协调融合、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在“十三五”期间,如何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契机,释放潜能、拓展空间,进一步丰富提升、优化调整制造业空间布局?陈震宁说,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贯彻中央要求,着力推动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是“十三五”期间我省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取向和重点任务。江苏地处我国沿江沿海“T”型生产力布局的交汇带,国家部署实施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为我省产业布局调整带来更大的空间。五中全会提出的“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的战略导向,在我省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中都应有具体扎实的体现。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鼓励支持,调整优化制造业在沿江与沿海间的布局比例关系,推动富余制造产能向外拓展新空间,加快实施更大范围的产业转移和产能合作。

  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陈震宁说,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根据国家最新要求,重点聚焦技术前沿、产业高端和未来发展,加快培育创新产业和新兴业态,强化集约集聚发展,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环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贯彻这样的方针必须多措并举,其中两点应特别强化:一是推进创新发展,重点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十三五”时期,将适时推动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推进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集成应用、关键材料升级换代等15项重大工程和28个重点专项;二是推进集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加强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建设,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等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平台400家。进一步完善南京市智能电网、盐城市风电装备、泰州市新型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等国家新兴产业集聚区试点建设。同时,新建和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基础配套完备、集成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基地和集聚区,争取更多的产业基地和集聚区进入国家布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陈震宁说,“‘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充分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科教创新资源,把握国际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选择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六大六小’重点领域,着力攻克弥补相关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培育壮大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和新的增长点。”其中,“六大”是指规模实力优、带动作用强的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6个重点服务产业,“六小”是指培育壮大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和标准化等6个服务业细分领域和行业。

  在推进举措上,我省将以“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扎实推进服务业“双百工程”,即“生产性服务业百区提升示范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培育形成100家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完善园区主导产业体系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其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壮大100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显著创新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报记者宋晓华

原标题: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