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改革:扬州中学的“左膀右臂”

15.05.2015  13:13

  

  

  江苏省扬州中学,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曾涌现出胡乔木、朱自清等大家名流及50名院士的学校。新的历史时期,扬州中学把目光转向了世界,挥毫勾勒“特色世界名校”这张宏伟蓝图,瞄准世界先进教育,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一所高品位的“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世界名校渐渐走进我们视野——

  改革的力量一直伴随着扬州中学的前行,创新的办学一直让学校活跃在教育前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扬州中学强调运用改革与创新这对翅膀来适应“新常态”,凭借这股强大动力,翱翔在世界名校的天空里。

  “健全人格”实现学生自主发展

  新时期的扬州中学,围绕“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重点,突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发挥主体性德育作用,促进全体学生思想、道德、人格和心理等方面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扬州中学学生《关于加快构建江苏省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2014年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获“最佳提案奖”,并在今年1月此提案递交省两会。

  近年来,学生几十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一大批优秀学子学有所长,充分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由学生发明的“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证书;校友因在棉花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而获得北京大学十大杰出学生称号;有学生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的第四届“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

  “E学习”试点让课堂更生动

  在扬州中学,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规定性、拓展性和自主性三类课程的学习。目前这一课程体系改革初见成效,特别是拓展性课程已形成两大系列22个模块,216个系列专题讲座,其中许多讲座已经拍摄成网络公开课,学生可以随时观看。

  作为省“E学习”的试点校,现已建设了两个E学习专用教室,为了保障系统稳定,共装备Netgear企业级无线路由器6台,并实现了千兆上连,所有无线设备由AC控制器进行统一管理,添置了专用的E学习服务器和网络存储。在进行“E学习”创新教学过程中,扬州中学关注的是E环境对改变传统教学劣势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积极发挥E环境对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技术支撑作用。

  “E学习”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学校战略规划的一件大事。数个“创新学习教室”、强大的“学习平台”、一批熟悉新技术勇于改革教学方式的成熟教师团队,已经形成完备体系。

  “拔尖人才”为学生量体裁衣

  作为全省首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学校,扬州中学2012年开始成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学校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实行免修制、导师制和合作制三项教学管理制度,针对每个尖子生自身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发展方案,进行差别式辅导。

  除此之外,扬州中学努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系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在教学实践中成效卓著;教学注意形成学科的整体结构,使学生的思维达到必要的深度;注重充分揭示思维的过程,并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以及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强调“自治自动”,强调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合作、探究;教师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扬州中学办学质量的一个新突破点。

  结束语 >>>

  今年8月1日,一个由浮雕、展览馆、校友联合会组成的“扬州中学院士广场”将与市民见面。这既是为了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也是为了承前启后,弘扬优秀传统。扬州中学沿着这50位院士的足迹,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孙国强张艾情 曾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