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客到市长,那些突破“窘境”的创新者

20.08.2015  16:50

  新华网广州8月20日电题: 从创客到市长,那些突破“窘境”的创新者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句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老话,至今仍在被珠三角地区的创业者们挂在嘴边。

  起于制造,兴于制造,不能囿于制造,这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最密集区域之一,正在经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阵痛。突破创新“窘境”,从初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到两鬓斑白的教授高工,从拼战商海的企业家,到主政一方的市长,珠三角的创新者群体正在掀起第二波创业潮。

   源头创新者们:既要“从1到100”,更要“从0到1

  埋头三年攻克核心算法的昔日航模少年张云飞,短短几年间已成长为全球民用无人船行业的领军人物。他所创立并担任董事长的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推出的环保监测无人船已被广泛应用。

  “过去,水文测绘人员需要划着小船,一个点一个点手工操作,水浅的地方需要趟水,有时还会触礁翻船,辛苦又危险;使用无人船后,测绘在遥控下自动进行,测绘数据还更精确全面。”张云飞向记者介绍说。

  “我们希望打造出对接其他领域的无人船集成平台,协同加快这个基础创新领域的自主技术积累,确立全球领先地位。”张云飞说。

  如果说,珠三角制造业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动力更多来自于“从1到100”式的跟随创新,今天这里的创业者们,正瞄准全球前沿,在一个又一个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中国过去并不缺概念、产品的创新,缺的是能够颠覆行业的源头创新。”在T细胞淋巴瘤药物方面开创“中国创制”先河的微芯生物公司总裁鲁先平说。

  “60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也宝刀未老,他称自己为二次创业者。

  上世纪90年代初,这位中国第一批阻燃实验室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怀揣着要在全球最好的材料设计文献上加上KF(KINGFA,金发科技的英文缩写)标记的梦想,从北京来到广州创业,从2万元的小作坊发展到总产值近200亿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产品销至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业者不能守成,必须不断否定自己。”袁志敏说,“打造千亿级企业平台的二次创业目标达成后,我们还将开展三次创业、四次创业”。

   当老板的教授们:“科研可以高大上,创业必须接地气

  “机器人并不一定要高大上,而是根据企业生产线的需要做到‘私人定制’。”站在自家研发的柔性焊接机器人前,广东泰格威机器人公司总经理卢新建感慨。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机器人,能自动实现不锈钢无痕打磨,解决了传统焊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目前已应用到佛山传统优势的家电、五金、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相比人工每年可节省综合成本780多万元。

  泰格威机器人依托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而设立,这个研究院定位为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初步建成精密装备、机器人及3D打印等三大创新创业中心,入驻创新团队24个。

  记者在研究院展示厅看到,众多功能各异的机器人“争奇斗艳”:全国首创的马桶喷釉机器人,自带记忆功能,只需熟练师傅演示操作一遍,机器人便可自动复制所有操作。

  “与传统研发机构相比,我们是在有效对接需求上的协同创新,让科学家接地气、企业家有信心。”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院长杨海东说,研究院定期组织科研团队到各个镇街、行业开展需求调研,所有科研项目都针对具体行业、企业的共性需求开展。

   珠三角的市长们:“要为创客‘撑腰’

  美国学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探讨了这样一种现象:优秀企业在遭遇破坏性技术变革和市场结构变化时,往往无法保持其领先地位,原因在于它们在创新时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范式。

  “先富”起来的珠三角城市,也正在经历先行者的“窘境”:人口红利面临拐点、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外贸环境持续受压……

  “抓创新驱动发展,是东莞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选择。”东莞市长袁宝成说,东莞是一个靠加工贸易起家的城市,但这种没有品牌、缺乏设计、科技含量低的模式已经遭遇“天花板”,如不转型升级,就将被经济大潮淹没。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府做什么?珠三角市长们的共同回答是:抓政策、搭平台,破除政策藩篱,向改革要红利,为创新创业者保驾护航。

  “政府有责任引导全社会力量,呵护创业者度过‘婴儿期’。”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的观点代表了珠三角市长们的共同态度。

  广东省政府近日印发《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方案:以深圳、广州为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形成“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市长们说,珠三角城市间的竞合,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于同一舞台之上,丈量自己与同侪的长短,携手而行,共同滋养区域创新这棵参天大树。(记者邱明、王攀、曹阳、杨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