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创优就业之路精准帮扶共奔小康目标

18.11.2016  05:07

 

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现场。严云秋摄

 

残疾人就业培训与辅助性就业宣传调查。严云秋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中指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是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市残联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推动残疾人充分就业,并通过“双提升”(技能+认知)职业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残疾人竞争性就业能力与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市就业年龄段残疾人1万人左右,已实现就业4000余名,其中83家福利企业集中安置3100多名,按比例就业安置约800名,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约300名。

 

广开渠道 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

 

近年来,市残联拓展多途径就业渠道,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让更多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食其力。

 

2011年以来,市、镇两级残联设立残疾人求职登记窗口,接受残疾人求职登记,为残疾人尽快推荐就业牵线搭桥。除此之外,市残联每年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在日前举办的“真情帮扶 援岗就业·2016年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洽谈会”上,30多家爱心企业提供了营业员、清洁工、文员等几十个工种共296个工作岗位,550名有就业愿望与一定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赶来应聘,最终180名残疾人与招聘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记者了解到,市残联每年还通过报纸公告、网站发布、信件邮寄、短信提醒等方式,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发布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公告以及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补贴和超比例奖励公示,残疾人依法按规就业的社会知晓度逐步扩大,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积极性显著提高。

 

另外,市残联还联合多部门积极筹划残疾人创业一条街,搭建平台,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

 

今年,市政府将残疾人服务“四免四全面”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残疾人“双提升”职业培训是“四免四全面”工程重要内容之一。今年4月,首期残疾人“双提升”培训班在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办事处莲沁苑社区开班,城南办事处、马桥镇、孤山镇、季市镇等地相继组织开展培训。

 

记者了解到,市残联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围绕用人单位实际生产和用工需求,从“技能+认知”两方面,对全市4000多名在岗残疾人进行轮训,进一步激发残疾人就业创业热情,增进残疾人朋友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心和自发意识,鼓励残疾人树立通过充分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

 

政策保障促进残疾人顶岗上班

 

为全面规范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今年7月,市政府召开协调会议,专题研究2016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和保障金征缴等相关工作。市政府办、财政局、地税局、人社局、经信委、残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明确了有关具体事项,统一了政策口径,并形成《会议纪要》。7月8日,市残联、财政局、地税局、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市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暨残疾人保障金征缴的通告》,启动2016年我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

 

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劳动权利,市残联召开全市用人单位雇主培训班,为用工企业讲述了企业规范安置残疾人所需的要素:签订用工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安排合适岗位、发放合理工资薪酬等,还着重讲解了企业因隐匿实际用工人数、不规范安置残疾人、欠缴保障金等造成失信行为,从而使企业自身在评先评优、金融信贷、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将受到影响等问题。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今年,我市被省残联、信用办确定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我市将依法按规安排残疾人就业及缴纳残保金情况纳入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和诚信记录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守信者的激励和对失信者的约束,促进我市有就业意愿和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

 

辅助就业推动残疾人充分就业

 

为帮助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轻度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去年年底,市残联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阳光家园庇护工场。该工场以建立示范性标准化工场为目标,坚持规范化运营,机构与参加庇护劳动的残疾人签订协议、投保商业意外险,建立庇护劳动人员详细档案,积极开发和引进适合的劳动产品,并向基层各地提供经验指导和产品配发。今年,我市还启动建设以辅助性就业为重要功能,集残疾人康复、休闲娱乐、庇护劳作、才艺创作、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镇级残疾人综合服务阵地“馨港湾”,为残疾人就近就便参加辅助性劳动创造条件。

 

近期,市残联正在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与辅助性就业宣传调查工作。以全市就业年龄段未就业的2980名残疾人为调查对象,针对“5+1”辅助性就业项目,了解残疾人就业、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建立一人一档的跟踪服务机制,结合其特点和特殊困难,开展针对性分类帮扶。据了解,辅助性“5+1”项目,即市级5个项目和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自选的1个特色项目,包括食品制作、综合清洁服务、零售服务、文艺创作、园艺等项目。对培训后能够进入企业工作的,市残联将推荐其就业;对培训后仍无法进入企业的,安排其参加市级或镇级组织的辅助性就业,打通残疾人就业最后一公里。 (严云秋 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