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中小板业绩逆势上扬为哪般

17.03.2016  17:03
          49%,这是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16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尽管受节日等因素影响,但低于1月份0.4个百分点、并连续7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创2011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的现实,实实在在反映出当前经济不小的下行压力。   29.4%、11.47%,同样是在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了2015年度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数据。   一边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边是逆势而上,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表现十分抢眼。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是什么因素成就了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佳绩,在宏观经济压力持续的2016年,该板块上市公司表现又将如何?引发业内热议。   业绩靓丽   截至2月底,创业板全部495家上市公司均已按要求通过业绩快报、年度报告、上市公告书等形式披露了2015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对此,深交所认为:“业绩稳步增长,创业板公司凸显创新性、成长性”,透露出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仍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欣慰之意。   数据显示,2015年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29.4%;平均实现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27.8%,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速度为近5年最高。   业内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在5年来首次与收入增幅基本持平,反映出创业板上市公司收入的质量和盈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具体而言,从营业收入增速来看,绩优公司脱颖而出,板块发展持续分化:370家同比增长,占比75%;125家同比下降,占比25%。从净利润增速来看,322家公司同比增长,占比65%;173家同比下降,占比35%,增长公司所占比例与2014年度基本持平。   同样,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表现也不可小觑,201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实现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7%;平均实现净利润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0%,业绩水平和增幅均为近3年的最高值;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30%,盈利能力较好。从上市公司方面来看,2015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增长的公司分别为474家和476家,占比均为61%。   推手是谁   虽然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处于底部企稳过程中,但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业绩却逆势上扬。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型国企、央企产能过剩,尤其是重化工业企业产能过剩,这种局势对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影响相对较弱。因此,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企业能保持较好的整体增长。“大企业不景气,很多经济效应就转给了中小企业,这是跷跷板效应”。董登新说。   业内认为,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有一个很大优势,即“船小好调头”,在制造业不景气时,中小企业主业转型比较简单、灵活,甚至通过并购转至其他行业也较为容易。此外,由于小企业基数小,其规模只要适当做大,就会表现出很高成长性,包括规模增长和利润成长。因此,才会有创业板、中小板公司在经济大局不佳中的独树一帜。   数据显示,在中小板上市公司分属的16个行业中,金融、公共环保、文化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13个行业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另一方面,制造业公司平均净利润仅增长6.08%,采矿、房地产、建筑业3个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   “如果说逃过外部环境连累是一大原因,内因的驱动同样不可或缺。”董登新认为,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规模较小,其中很多都是民营和家族式,这些企业经受过非常严格的行政审批,具备高科技、高成长因素,具有核心竞争力,这是最重要的内因。   从创业板的细分行业来看,新兴产业是发挥引领作用的排头兵:互联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电气机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净利润增长较快。而中小板更是拥有一支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队伍:61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4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经济下行面前仍坚持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服务升级,2015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5.04%和13.36%。   “当然,内部推手绝不只此。”董登新表示,在创业板方面,并购重组有力地推动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中小板方面,活跃的并购重组同样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了公司业绩,使其实现较快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16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金额4053亿元,公司家数和交易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0%、213%。   “并购重组最重要地作用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市值增加方面。”长江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李晓阳表示,市值等于盈利乘以市盈率的倍数。如果市值增加,一方面可能是盈利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市盈率增加。“一般而言,并购重组会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使业绩增加。即使在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市值也会增加。如果市盈率同时增加,那么市值就实现了双重增加。”李晓阳说。   “深入来看,并购重组既可以帮助深耕主业的企业向全产业链或价值链高端迈进,也可以帮助较为传统的企业纳入新兴产业,实现外延式拓展。”董登新表示,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打破产业单一或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对企业做大很有帮助。比如,创业板上市公司到“新三板”淘金就是很好做法,可以避免中小企业从头做起。   逆势持续   随着2016年第一季度接近尾声,创业板、中小板的征程也早已开始。二级市场所面临的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已是业内公认的事实。   “对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而言,这是不小地挑战。”董登新表示,最大的影响在于,当整个经济面临较大压力时,企业生意会越来越难做,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息、消费能力、消费水平,这对创业板、中小板公司的产品销售、市场拓展甚至出口会造成困扰和影响。   “只有竞争力是战无不胜的。最难能可贵的在于,企业始终重视研发,始终在开拓新产品,这样才能有高成长的空间。”在董登新看来,要持续逆势增长的态势,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是应当保持产品研发的先进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经济大环境欠佳之时,资本市场袭来一股不好风气:实体资金外溢、外逃导致实业空心化,过多涉足金融、资本及股权运作,对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而言,并不是好事。”董登新表示,“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很有可能不甘寂寞,如果过多介入金融市场,很可能会动摇这些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这就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轻易放弃具备优势的主业,不要盲目跟风。”   值得欣慰的是,主营业务仍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深交所此前发布的《创业板2015年半年度经营情况分析》显示,2015年上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为11.2%,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78.67亿元,同比增长23.2%,利润质量较高,显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中,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通过主业经营实现业绩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