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平:角色转变,赤诚不改

31.07.2015  10:07

车流如潮的路口,有他指挥的身影;华灯初上的市区,有他巡逻的步伐。从军营走入警营,11年来,刘金平用他的赤诚与奉献,书写着一名平凡交警的责任与担当。

 

转业入警,赤诚不改

 

1990年,刘金平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军营,从军生涯铸就了他坚毅的意志与品格。2004年,从军队转业回靖,刘金平毅然选择了公安。

 

来到交巡警大队靖城中队,他脱去军装,换上警服,由一名军人变成一名交警。为了更快地适应新工作,对交警工作“零了解”的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所有都从头学起。14年军旅生涯磨练和摔打出来的优良作风,稳扎稳打的工作方法让他很快融入了警营生活。

 

南园宾馆岗亭,是典型的“高峰岗”,刘金平在此处“站岗”两年,为确保车辆有序行进与行人安全,无论冰霜雨雪还是烈日曝晒,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岗亭。

 

他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将在部队的好作风带入了警营,工作中雷厉风行,很有军人作风。”交巡警大队靖城中队指导员朱素平这样评价他。

 

稳中求变,创新工作

 

凡事变则通,通则久。”刘金平在工作中,不仅认真踏实,而且主动创新工作方法,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

 

刘金平在工作中发现,道路交通离不开红绿灯等计算机设备,他一直思考,何不将“电脑”与“人脑”有机结合,发挥人的主动性,及时调整、科学分流,提高道路通畅度。于是,刘金平在维护道路交通的同时,细心观察并分析了南园宾馆交通拥堵的特点,他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宾馆。他多方沟通联系,最终南园宾馆又开出一个南门,实施车辆分流,道路一下畅通了许多。

 

工作从来不推诿,遇事灵活机动,工作效率高。”交巡警大队靖城中队中队长施啸勇说。

 

严格执法,人文关怀

 

刘金平从小生长在农村,他从不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他十分体恤和关怀弱者。

 

在护学岗、早高峰工作时段,刘金平在十字路口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为了能让学生按时、安全地上下学,减少车辆逗留时间,他经常跑到校门口将孩子从家长的车上抱下,护送入学校,省去了家长很多麻烦。

 

很多难度大的工作,他都主动请缨,如夏天西瓜摊的整治、人力三轮车的整治、电动三轮车的整治等等。”中队同事黄珊珊说。在一次整治中,刘金平发现一位残疾人驾驶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必须拦下他,这样上路,给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刘金平说。当刘金平了解到,残疾的陈某是受生活所迫而违法营运,考虑到车辆被扣的陈某没有交通工具回家,刘金平便用警车将其送回。

 

以教育帮助为主,惩治处罚为辅。”在交警岗位上的陈金平,面对严重违章行为,他严守底线,严格执法;面对困难群众,他满腔热忱,为群众解忧。对于刘金平来说,从军人到警察,变的是岗位和角色,不变的是心中对职责和群众的一腔赤诚。(朱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