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当年的受助孤儿 如今的爱心志愿者

23.03.2017  14:49

图为志愿者刘萍。沈宇辉摄

 

19年前,9岁的刘萍失去了双亲,成为一名孤儿。从此之后,社会各界好心群体和个人,接力资助她成长。如今,刘萍已经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独立生活。她心里却始终有个心愿:把自己当初接收的爱,再传递给更多人。三年前,刘萍加入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这三年,也是她最充实的时光。

 

失去了双亲

 

迎来了爱潮

 

今年28岁的刘萍,是江苏神龙海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文员,外表文静的她,成长经历却是一波三折。

 

1989年,刘萍出生于斜桥镇六助港边的一户普通人家,爷爷奶奶务农,父母经营船务,一家子勤勤恳恳,在当时的农村,生活条件已经不错。在这样的环境中,刘萍的童年无忧无虑。9岁那年,父母在出船时突遭意外,命丧江中,刘萍突然成了孤儿。突如其来的噩耗,几乎摧毁了整个家庭,爷爷奶奶终日以泪洗面,小小的刘萍也变得沉默寡言。父母常年在外辛苦劳作,却没能平安回家,幼小的她,一度痛恨世界不公。而当她看见奶奶抹干眼泪,开始摆地摊撑起这个家,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自暴自弃。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刘萍成为了靖江市地税局的结对帮扶对象,地税局承担了刘萍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毕业的全额学杂费、生活费。在知道刘萍的困难后,有不少热心市民自发组织去看望刘萍。2003年,市民孙秋萍主动将刘萍认作干女儿,经常带她参加家庭聚会,给了她很多温暖。

 

在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关心下,刘萍慢慢地感觉到,自己虽然失去了父母,可得到的关爱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她变得开朗成熟起来,主动承担家务,比同龄孩子成熟不少。学习上,刘萍也努力异常,大学期间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

 

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但这世界很美很有爱,正是这些大爱让我健康成长,现在,我要将我自己接受到的爱全部回馈给社会。”刘萍说。

 

毕业后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刘萍却始终记着这个心愿,立志回报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心善事。2014年,刘萍参加了179志愿者协会在牧城生态园组织的一次环保长跑活动,第一次接触本地的志愿者组织,刘萍被那句“奉献友爱 互助进步”的协会理念打动了,当即宣布:“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

 

加入179志愿者协会后,刘萍的与众不同就显现了出来,和其他家庭完整的志愿者相比,刘萍更能理解受助者的心理需求,每一次志愿服务,没有经过系统社工知识培训的刘萍,都表现得像一名专职社工。“帮扶对象要的永远是心理上的关怀和共鸣,他们需要真正的朋友,而不是简单的物品慰问。”刘萍说。

 

由于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每次志愿活动,她都是与帮扶对象聊得最投入的一个,她和光荣院的老人交朋友,陪孤儿院的儿童玩耍,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让他们知道陪伴就在身边。除此之外,刘萍也参与设计组织志愿活动,平日里也时常会一个人去探望那些服务过的老人和儿童。“成为志愿者,让我回馈社会的心有了行动上的落实,爱是无时无刻的关心和挂念,能尽自己的一份力,给帮扶对象一点陪伴,我觉得人生很有价值。”刘萍说。

 

未来想办个敬老院

 

刘萍的志愿者之路越走越顺,2015年下半年,刘萍参加志愿服务129个小时,帮扶对象超过500人,短短一年,她已经成为179志愿者协会的两星志愿者。刘萍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社会青年,播洒关爱,建设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刘萍是协会众多志愿者中最好学的一个,总是能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志愿服务,是一位特别有爱心的姑娘,很不容易。”179志愿者协会会长姚炜平这样评价刘萍。

 

未来,刘萍的梦想是办一家更温暖的敬老院。“目前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十分枯燥,我常年跟随奶奶生活,我能体会老人的各种想法和需要,希望从长期的志愿服务中积累公益经验,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刘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