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拥军人物】刘秀兰:凤城河畔的傲人“君子兰”

19.08.2015  20:22

  

最美拥军人物刘秀兰

      中国江苏网8月19日讯(记者 罗鹏 实习生 王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泰州凤城河畔盛开了一朵傲人的“君子兰”。她是现实版的“女将”,从小就伴随着红小兵、红缨枪、抓特务的游戏长大。高中毕业时,她踊跃报名参军,由于当年名额有限,她未能穿上军装。然而,这并不是终点,凭着“非当兵的不嫁”的一股子傲气,她如愿成为了一名军嫂。她就是刘秀兰,从拥军大嫂到拥军奶奶,刘秀兰的拥军之路至今已40余载。

  2005年退休后,为延续少年的军人情结,继续为军人做点事,把自己的工作经验、经历奉献社会,刘秀兰毅然接下面临破产的酒厂,成为泰州市梅兰春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州市双拥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近年来,刘秀兰先后获得泰州市爱国拥军模范,江苏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社会拥军典范等荣誉。

   恋军崇军:军人眼中的热心大嫂

  双拥之花刘秀兰的拥军情节起源于少年时代的当兵梦。那个年代的姑娘,总有着“一种恋军崇军”情节。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董存瑞为革命任务舍身炸碉堡等英雄故事伴随着刘秀兰的整个童年。儿时的她,立志成为一名军人。

  高中毕业时,她踊跃报名参军,因为当年名额有限,她不得不放弃穿上绿军装的机会。但骨子里的那股“非当兵的不嫁”的热情让她与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她很幸福地成为了一名军嫂,她的爱人赵先生是山东某部的一名工程兵。

  在军营中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她,看到了许多军人家庭的生活,很多军人因执行任务在小孩出生或亲人离去时都不能在身边,很多军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都需要军嫂来支撑。此时,一个念头浮现在她的脑海:将来一定要对军人好,要对军人家庭好,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拥军优属这四个字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1986年到1987年期间,一大批部队转业干部选择进入税务系统工作,他们的专业背景、家庭条件参差不齐,税务部门在难以选择的情况下,让这些转业干部写下保证书,不得要求单位安排职务、住房等。1988年税务系统分房,各方面矛盾激化。在当时严峻的情况下,刘秀兰挺身而出。性格要强的她不但想方设法推翻了上级制定的不公平分房条款,而且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她利用自己的工作关系,到外系统借到了八套调剂房交本系统解决了八名专业干部的住房难题。

  “他们都称我是110,随叫随到。”刘秀兰笑着说道。在这些退伍军人眼中,刘大姐就如同110热线一样,一个电话就能随时随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转业干部顾兆贵心中,刘秀兰是需要一辈子感激的人。家在农村的老顾家庭十分困难,老婆又多病,刘秀兰知道情况后,帮他把儿子顾军民安排进城里的学校读书,城里没地方住,刘秀兰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如今的顾军民已经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在他的心中,刘秀兰就是她的妈妈。“刘妈妈对我很好,小时候我很调皮,经常故意躲起来看她着急,但每次妈妈都不生我的气,也不批评我。多亏妈妈的细心照料,我才能有如今的成就。”刘秀兰前后帮助老顾一家20多年,在她的帮助下,老顾一家办成了居民户口,也在城里分到了房,一家团聚,日子越来越兴旺。“看到他们现在的生活过的很好,这么多年我的努力也算没有白费,我为他们感到高兴。”刘大姐想到这家人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