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下监管红线,网贷业加快去糟粕

18.08.2016  00:06

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发布

划下监管红线,网贷业加快去糟粕

  近日,中国银监会向各家银行下发了《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这份指引对银行对接P2P资金存管业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平台存管划下监管红线。在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之年,网贷行业去糟粕的步伐越来越快。

  资金存管“”字当头

  对于可开展P2P资金存管的网贷平台,《指引》明确了五大门槛:在工商管理部门完成注册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在工商登记注册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完成备案登记;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获得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具备完善的内部业务管理、运营操作、稽核监控和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条件。

  此外,《指引》也为平台存管划下监管红线:“存管银行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这意味着,当前业内采取的“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P2P平台统一存管”等多种打“擦边球”的存管模式恐遭禁。

  此外,《指引》还明确了存管银行的免责条款:“存管人不应被视为对网络借贷交易以及其他相关行为提供保证或其他形式的担保。存管人不对网贷资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证或承诺,不承担资金管理运用风险,投资人须自行承担网贷投资责任和风险。

  对此,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认为,这份业务指引,明确细致地规定了委托平台的接入资质,准入条件非常高。此前,网贷平台的银行资金存管推进比较艰难,平台鱼龙混杂,银行也要规避声誉性风险,上述对银行免责的规定,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声誉风险,助推存管业务落地。

  将在多个细分行业激起千层浪

  《指引》出台,监管趋严,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网贷行业,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将激起千层浪。

  三六五金服CEO李晓羽认为,目前有相当部分的网贷平台,不论是银行级别的财务对账,还是技术研发能力,与《指引》新规定有一定的差距。平台要进一步符合新规定,成本会大幅度增加。同时,目前,商业银行存管的服务费用较之前第三方托管的费用高不少,要符合《指引》规定,平台在这方面的运营费用肯定会有所增加。

  “这是否也意味着监管部门对线上支付的鼓励态度较之前发生了转变?第三方支付的定位将特别狭窄,它们能够从事的和普惠金融相关的业务都将不能做。”李晓羽坦言,《指引》除了直接影响网贷行业,还会在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激起千层浪。此次关于银行资金存管的限制,影响的将是多个细分业态,首先受到冲击的是第三方支付,其次是和现金交易相关的领域。

  传统银行迎来互联网金融新“风口

  盈灿咨询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与银行已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的平台只有68家,占网贷平台总数量不到5%。多家大中型银行对此业务表现谨慎,部分银行甚至暂停了P2P资金存管业务。原因在于,为P2P做资金存管,银行的声誉风险太大,特别是平台跑路,投资者会向银行施加压力。

  而随着《指引》对存管银行免责条款的发布,银行有望不再背上“黑锅”,但对此,不少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相关条款是否被投资者认可,在实际操作中有难度。银行拓展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依然有所担忧。

  “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的拥抱,可以迸发出意想不到火花。”尽管银行反应平淡,但周治翰认为,目前,银行整体发展速度已大不如前,收入增长急剧收窄,其发展也需要新的业务空间。如果银行能快速反应、积极参与存管业务,那么银行既能发挥支付渠道、第三方存管等优势,又能积累互金交易的海量数据,通过与平台深入合作、抓住新风口,这将是一座不小的金矿。银行存管统一落地后,需要继续保持互联网金融服务便捷、降低交易成本的特点,这样才有未来的合作共赢。

  通讯员 蒙丹 晓露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彬彬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