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行政区划让大市区脱颖而出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民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10.02.2015  12:51

      亲情民政助力幸福港城建设

      今天,连云港日报与市民政局联合创办的《港城民政》专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希望藉此搭建百姓与民政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民政,为民之政、发展之基、和谐之源。在全社会关注改善民计民生的今天,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义、为民之举,民政部门更是亲力亲为。我市民政部门承担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基层民主政治与社区建设、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区划地名、婚姻、收养、殡葬等120多项工作,服务对象150万人左右,占全市总人口的30%。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市民政部门集中力量办了一些惠及人民群众的好事、要事,得到了各级各界的广泛认可。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军休工作、行风建设等10余项工作荣获部、省表彰,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中,连续3年荣获“一等奖”,在全市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考评中,连续3年荣获“十佳单位”,同时还荣获全市重大事项重点工程特别奖、重大事项重点工程推进先进单位、民生幸福工程推进奖、社会管理创新奖等多个奖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面向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当倍加努力。

      2015年,港城民政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要求,立足连云港民政事业发展新常态,以全面推进现代民政建设为主题,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多做实事好事,提升港城人民的幸福指数。

      《港城民政》也将给百姓带来更直观、更全面、更真实的民政资讯,真正让百姓了解民政,理解民政,支持民政,激励港城民政人勠力同心,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现代民政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港城作出更大贡献。                                                         

      当时间的脚步走进2015年初,回首民政工作,一项项民生制度、一个个惠民政策如同一滴滴水珠,折射出“亲情民政”的缕缕阳光。

      面对社会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众,市民政部门用实际工作诠释着“想民、为民、帮民、助民”的真谛,认真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职责。

      赣榆撤县设区,正式融入我市主城发展,新浦、海州合并,成立新的海州区。处在发展蓝色经济历史节点上的连云港,又一次选择用区划调整,开启自己的蝶变之旅。而这一切,民政人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做了大量的沟通、争取、协调工作,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终完成港城人民多年夙愿,大市区蓝图在2014年变为现实。

      2014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新浦区、海州区,设立新的连云港市海州区;同意撤销赣榆县,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这一调整,大幅提升了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活力和空间,进一步理顺了行政区划与功能组团关系。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民政工作是政府的后勤保障,它承担着许多重要工作,每一件都维系着地方社会的稳定。”市民政局局长李锦华说,包括低保在内的民政多项业务工作中,绝大多数工作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各项社会救助事业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市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打出更加强有力的组合拳:

      市、县区均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所有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一门受理”窗口,人员到岗到位,及时受理、转办群众求助事项。加强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去年9月正式运行。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到每人每月426元和316元。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65%,年度封顶线提高到3.5万元。落实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机构集中供养孤儿、社会散养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1460元、870元。

      全市慈善组织累计接收捐款1677万元,实施慈善救助支出101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62万人次。创新救助方式,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继续推进社会救助进社区,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285人次。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去年,《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困扰养老发展多年的用地以及规划问题得到了解决,新政出台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这是我市对全市养老服务业进行顶层设计的有力举措。

      2014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251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5张,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增至53个,床位增至5110张。投资3200万元完成28个农村敬老院提档升级任务,使之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市54个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达到星级标准。

      我市还实施居家养老提升工程,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80万元,用于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生活困难老人购买养老服务。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增至1171个,城市覆盖率达100%,农村覆盖率达60%。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3期,300名养老护理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达65%。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加强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的出台改变了港城不少社区“小巷总理”的工作状态。两份清单,厘清了18个部门的28项工作。《关于在全市推进“政社互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意见的通知》出台,全市43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开,占乡镇总数的48.9%。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城乡社区“减负增效”的意见》,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极大解决了一直以来基层反映强烈的负担过重问题。

      此外,我市还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制定出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方案》,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8个,培育发展社会组织80家,其中直接登记24家,获得等级评估的社会组织占比逾30%。

      军政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去年“八一”前夕,我市34名军嫂高高兴兴地到社区上班,圆了“就业梦”,她们是我市《驻市区现役军官随军家属进社区就业安置实施细则》的首批受益者。

      2014年,我市各项双拥优抚安置政策有效落实。在第十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中,东海、赣榆、海州、连云、灌云5个县区被省表彰为双拥模范县区。落实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抚恤补助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举行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6期240人次,完成700名解放战争时期老复员军人上门体检和医疗巡诊任务。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全市接收退役士兵2263名,报名参训1960名,参训率达87%。

      民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社会服务贴民心,为了更好地搭建为民服务的平台,市民政重抓项目建设,2014年,全市共有养老、为民服务、社区建设等民政公共服务项目50余个,总投资逾10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再创新高。

      市社会福利中心去年3月19日正式搬迁使用,新增养老床位700张、儿童床位300张。

      集8个为民服务中心和2个智能化平台为一体的市民政公共服务中心仅用8个月时间就顺利封顶,目前已完成外装。

      东海县投资200余万元对安峰山烈士陵园、磨山烈士陵园进行提档升级;灌南县殡仪馆2013年5月动工,不到一年就竣工投用;海州区第一福利中心(花果山)投用,第二福利中心(浦南)、第三福利中心(新坝)基本建成;赣榆区已建成农村集中养老居住区30余个;徐圩新区投资500万元建成东辛农场老年公寓。

      一路倾注真情,一路播撒阳光。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亲情民政在助力现代化幸福港城建设中交上一份漂亮答卷。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