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台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提升人才发展首位度

06.01.2017  11:36

   我市出台“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总量将达311万,提升人才发展首位度

  围绕五个“迈上新台阶”建设人才队伍 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1+3+5”目标体系:全面提升南京人才发展首位度

  近日,我市制定出台“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南京人才强市建设的蓝图。南京人才发展格局将有什么新变化?人才在南京创业创新将迎哪些新利好?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作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人才发展如何在全国全省战略布局中体现自身应有的格局和地位?

  规划给出“1+3+5”明确坐标:“1”即构筑有国际影响和独特优势的产业科技人才高地,“3”即建设高端人才汇聚城市、科技创业领军城市、人才改革先行城市等3个“人才城市”,“5”即提升人才规模、质态、环境、效能、国际化等5个竞争力。“规划所有指标均高于全省‘十三五’规划目标值,在很多领域明确提出要走在全国前列。”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解读说。

  按照规划目标,到“十三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将达311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比例达13%,全市引进海内外顶尖专家数、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人才数将持续位居全国全省“第一方阵”,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将达3.2%,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将达21%,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过65%。

   围绕五个“迈上新台阶”建设人才队伍

  怎样以“人才引擎”驱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规划给出了“南京答案”。

  聚焦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规划将建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建设、现代农业、从严治党等5个迈上新台阶的人才队伍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攻坚方向。到2020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将达145万人,引进外国专家达1.1万人、留学回国人才达4.5万人。

  重点人才工程是引领人才工作的关键抓手,也是近年来南京人才发展取得创新突破的有效经验。面向“十三五”,南京总结提升实践成果,呼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题,提出实施“创业南京”英才计划,重点集聚100名科技顶尖专家,培育200名创新型企业家,引进300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引领2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

  此外,针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新兴产业,立足南京军工领域特殊优势,规划提出实施“互联网+”线上线下汇智工程、“中国制造2025”技能大师进阶工程、“军民融合”通用技术专家聚力工程等系列人才工程,着力打造主导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人才队伍。

  国家级江北新区是全市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是南京重点打造的产业科技先行区。“十三五”期间,南京将聚力这两大板块,加大人才政策倾斜支持力度,推动人才要素优先投入、人才载体优先配置、人才改革优先试验,打造“江北—东南”两大人才发展引领示范区。

   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规划明确了人才管理服务、引进开发、评价发现、激励保障、流动配置等5个方面改革事项,提出服务人才创业创新的载体配套、金融支撑、科技平台、安居保障、政务服务、文化营造等6个方面建设要点。

  在人才管理服务机制上,提出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积极培育各类人才服务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上,提出综合用好政府、市场、技术专家、专业组织、用人主体等多元评价视角,引入市场价值、风险投资、行业认可等市场化评价要素,把用人单位人才投入,特别是给予人才的薪酬激励作为匹配各类引才政策的重要参考。

  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上,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绩效工资年薪制、协议制、项目制等方式聘任科技创新人才,所需人员经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调控范围,探索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股权转让等奖励办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等。

  为支持人才扎根南京创业创新,规划专章拿出人才安居“大手笔”。“十三五”期间,南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建设人才住房规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人才安居项目建设开发,探索招拍挂住宅用地按一定比例定向配建人才住房的制度。还将配套制定人才认定标准,分层分类匹配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购房租房货币化补贴等政策保障,逐步构建以低门槛、多渠道、增益性等为特点的新型人才安居体系,到2020年,确保新增全市人才住房建设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区域人才安居资源对本市产业单位新引进人才基本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 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