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力共享“平安红利”

15.07.2015  01:06
               “最大限度围绕民意,最大限度发挥民力,最大限度凝聚民智,紧盯区域治安特点,这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要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平安创建带来的‘红利’,这也是确保平安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南京栖霞区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分局局长刘勤这样认为。   栖霞警方近年来秉持上述理念,依托综治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了“平安示范区”的栖霞样本。2010年至2014年,全区八类案件连续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从2010年的76%上升到2014年的93%,今年一季度达95%,位列南京主城区第一。栖霞区连续4年被省综治委授予“省治安安全区”荣誉称号。   “红袖标”从“临时工”成为“正式工”   在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电瓷社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会亲切地称王燕是“社会里的平安燕子”。王燕原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也是一名多年来一直“钟情”于社区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同样,退休的杨老师,也是一位社区公益活动的热心人。还有吉祥庵社区的“扒手克星”葛世华、南化社区的七旬老人朱汉卿、幕府山庄社区的服务站荣誉“管家”徐燕红……   在燕子矶街道,由于企业多,退休职工也多,在以往,一旦遇到大型活动或重要时期,街道都会组织这些热心公益的退休职工戴上“红袖标”临时去“抵挡一阵”。事实上,青奥会期间,燕子矶地区5000余名平安志愿者的努力,大大减轻了警方的社会面安保压力,有力支持了全市青奥安保的圆满成功。   如何做好后青奥时期的平安志愿者工作,让志愿者从“临时工”变成“正式工”?燕子矶派出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研,向分局、街道汇报后,按照“党政领导、社会协同、条块齐抓、各方参与”的思路,由街道为主,委托南京一家物业公司牵头策划,成立了“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众安咨询服务管理中心”这个社团组织,并依托该社团组织筹建了“燕子矶街道平安志愿者协会”,筹措了120万元用于平安志愿者的补贴和奖励。用志愿者的话说“咱们这些红袖标的‘临时工’,有了组织,也成了‘正式工’了!”   为提升群防群治工作专业化水准,协会聘请警官学院教授及相关安监部门“专家”担任兼职培训师。同时,按照政府部门、社区、行业三个类别,下设33个“平安志愿者服务站”,其中“政府部门服务站”4个,“社区服务站”13个,“各行业服务站”16个,每个服务站站长均由本系统(行业、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制定详细的平安志愿者工作制度,形成“政府指导、协会主办、多元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组织网络。   这一创新举措,实现了群防群治力量之间、公安机关与群防力量之间的最佳配置、最优组合,燕子矶派出所辖区可防性案件下降30%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高。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志伟,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孙建友对这一举措给予了高度肯定,要求以“栖霞模式”为范本,向全市推广。   “批评会”让所领导如坐针毡   2013年4月30日早晨,栖霞尧化门派出所接到尧林仙居小区5户居民报案,称家中夜里进了盗贼。“傅警官!我对你们派出所工作很不满意!虽然我自己家没被偷,但周围邻居连续被偷!一点安全感也没有啊!”“是的,公安机关要想想办法啊!”随后在尧林仙居的警民恳谈会上,群众的意见让参加会议的尧化门派出所所领导如坐针毡。   在尧化门派出所内部的例会上,所领导班子针对群众的意见,认真地进行了研究。教导员鲁照明告诉记者,派出所通过对所有入室盗窃案件的分析,发现尧化门地区发生的入室盗窃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攀爬类入室盗窃,二是技术开锁类入室盗窃。   针对攀爬类入室盗窃,派出所在街道的支持下,对辖区内小区展开一次大排查,在容易发生攀爬的部位,全部安装上了自主研发的防爬钉,这样盗贼只要攀爬,就会被防爬钉刺伤。对于一些小区容易发生的从气窗攀爬盗窃的案件,派出所则对这些气窗进行改装,加装了限位器。鲁照明说,通过这两个举措,辖区的攀爬类入室盗窃案件被成功遏制住了。   “对于技术开锁类入室案件的防范,我们建议对居民家中的锁芯进行更换。”鲁照明说,每家每户更换锁芯涉及到不少资金,为了让辖区群众积极配合,派出所还积极向政府、分局和街道汇报,争取到了资金支持,由政府出资对更换锁芯的居民进行补贴,有力地调动了辖区群众更换锁芯的积极性。   通过安装防爬钉、封闭气窗和更换锁芯行动,让盗贼上不了楼,进不了家门。这让辖区内入室盗窃案件大幅度下降,甚至不少小区是零发案。在此后两年中,尧化门派出所辖区内可防性案件连年下降,2014年街面“两抢”案件实现了零发案,该所荣获了2014年度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也是南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派出所。   “五色管理法”消弭“群租房”治安难点   一套群租房内挤了10多名年轻人,一到夜晚就噪音扰民,周边邻居安全感下降……为了管好群租房等私房出租户,栖霞公安分局创新推出五色管理法,让以往群众怨声载道的“群租房”这一治安难点得以成功转型,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6月上旬的一天,一名吸毒人员在仙林地区应聘到一家房产中介工作,随后便准备在仙林找一个群租房入住。在他刚和“二房东”签订租房合同时,他的相关信息被及时反馈给了社区民警。社区民警查询发现,这名吸毒人员有前科,立即将之纳入重点管控范围。   吸毒人员能够及时进入警方视线,得益于栖霞警方在全省首创的出租房五色管理法。群租房标注为红色,家庭式旅馆标注为橙色,外租房标注为绿色,寄住人口出租房标注为黄色,暂住人口出租房标注为蓝色。标注的颜色不同,管理方法也有所区别。例如,红色出租房为管理重点,每月上门检查不少于1次;橙色出租房以天为单位出租,警方每天上门一次;蓝色、黄色、绿色出租房上门检查频次则略低。   在仙林派出所,副所长戴兴磊一口报出辖区出租房数量:总数5600户,其中群租房700户,外租房450户,家庭式旅馆145户,寄住人口出租房约1000户,其余为暂住人口出租房。   “五色管理法首先查清了出租房底数,民警从此对片区出租房及流动人口心中有数。同时,这也是督促房主加强自我管理。”戴兴磊说,不同类别出租房标注不同颜色,有利于公安机关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管理,特别是对群租房、家庭式旅馆进行重点管理,做到以房管人、五房定位、分色标识、定期上门。   分类管理抓住了私房出租管理重点和难点,及时化解了一批群租矛盾纠纷。仙林派出所社区民警杨春雷介绍,前段时间,南大和园44栋一处群租房屡次被邻居投诉噪音扰民。他上门调查发现,租客大多为在校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学生,随后他向大家宣传了群租要求,并定期上门提醒,群租扰民现象自此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