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推进“两聚一高”的精神力量
本报评论员
狂风动摇不了人民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冰雹打散不了人民建设幸福家园的意志。6月23日是盐城遭受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一周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社会各方积极支持下,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取得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伟大胜利,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回首过去,人们不会忘记,是党的坚强领导,给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风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国务院工作组第二天即赶到现场指导抢险救灾;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启动自然灾害救助I级响应机制和抢险救灾预案,省委书记李强一年内先后4次前往灾区视察指导慰问;省工作组18个省直部门领导赶赴一线协调处置灾后重建情况,市县各级干部始终冲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定风珠”,是战胜困难的“铁脊梁”。
回首过去,人们不会忘记,是灾区人民的不屈奋斗,撑起了抗灾救灾、灾后重建的新天地。在龙卷风冰雹灾害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受灾群众发扬老区人民协力同心、不畏艰难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顽强拼搏,以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气概,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抗灾救灾壮歌。
回首过去,人们不会忘记,是社会各方的鼎力支持,给了灾区人民战胜困难的坚强后盾。四面八方涌来的爱心捐款和救援物资、筑起抗灾救灾钢铁长城的子弟兵、来自大江南北的志愿者、义务献血的长队,社会各方无私而有力的支持,使得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呈现快速、高效、科学、有序的面貌。
恩格斯说,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回溯盐城龙卷风冰雹灾害,人们记住的绝不仅仅是损失和伤痛,更有精神的感悟、发展的启迪。盐城灾区抵御灾难、重建家园的伟大实践,展示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社会大爱,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展示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力、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抗灾救灾工作中彰显出的不屈精神、大爱情怀、坚强意志,铸就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忠诚担当、冲锋在前,依靠群众、自强不息,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尊重规律、讲求科学,厚德大爱、无私奉献”的抗灾精神,为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在迎接冰雹风灾中形成的抗灾救灾精神,与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等一道,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全省上下要弘扬抗灾救灾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把抗灾救灾精神转化为加快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开辟各项工作新局面、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