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五方合力 主攻六大片区
——江苏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巡礼之二
5月中旬,省委书记罗志军来到淮安市宋集乡甘姜村开展“三解三促”驻村住户调研。罗书记在宋集乡政府召开了渠北和刘老庄两个片区的座谈会,与市区乡村四级负责人一起商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
全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尤其是六大重点片区的脱贫攻坚,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的工作重点,也是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足迹所至最频繁的热点。就以六大片区中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西南岗地区为例,省委书记罗志军先后8次前往,明确提出“把西南岗建成江苏脱贫攻坚的桥头堡和苏皖边界脱贫攻坚的示范区”,省人大常委会也连续9年重点督办西南岗片区帮扶议案。
西南岗地区、成子湖周边地区、黄墩湖滞洪区、石梁河库区、刘老庄地区、灌溉总渠以北地区等六个集中连片地区,是全省发展的一块“短板”。2013年,省委省政府将六个片区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实行整体帮扶、连片开发。集聚帮扶资源、政策和力量,持续发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成为我省扶贫开发方式的一个重大创新。
对六大重点片区帮扶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三件大事,我省在已有扶持政策基础上研究确定了3项新政策。省财政对六个重点片区关键工程安排项目资金6亿元,片区340个经济薄弱村每村补助60万元,扶贫开发重点县低收入人口脱贫奖补资金标准从每人1200元提高到1500元,共安排专项资金8.89亿元。省委、省政府明确省四套班子办公厅和省级综合部门担任省级帮扶牵头部门,省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帮助六个重点片区制定帮扶规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落实年度项目资金计划,协调解决重大事项。
加大帮扶力度,资金投入是关键。我省又创造性地推出五方挂钩帮扶做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所谓五方挂钩,就是组织省级机关部门、苏南发达市县、部省属企业集团、高校科研院所与苏北经济薄弱县挂钩帮扶,落实省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不脱贫不脱钩。目前参与单位共246个,其中省直部门91个、苏南市县28个、省属企业73个、高校院所54个。省委省政府明确任务要求:省直单位每年投入不少于20万元,高校科研院所不少于10万元,省属企业集团不少于100万元,苏南发达市县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有才出才,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项目出项目,引导苏南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村与苏北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几年来,五方挂钩帮扶资金与各级财政提供的帮扶资金差不多是1:1,这一做法成为我省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最重要经验之一。
在六大重点片区中,泗洪县西南岗地区脱贫堪称“最难啃的一根硬骨头”。我省打响省、市、县三级联动整体推进扶贫开发攻坚战,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水源工程,各级投入2.85亿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0.5万亩、除涝面积300平方公里,解决了15.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道路通达工程,投入8.1亿元,新建、改建道路188公里、桥梁24座,形成“四纵四横”道路格局,路网密度比2007年提高近一倍,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三是“一乡一品”农业产业化工程,累计建成千亩连片规模化种植基地5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标准化养殖基地30个,广东温氏、南京卫岗等5个国家级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年人均直接增收300元以上。
地处西南岗片区的魏营镇宋桥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2014年2月省委驻泗洪县帮扶工作队进驻后,确定了两条帮扶路子:发展“三来一加”产业,引导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发展以低收入户参与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为集体经济增收和低收入户脱贫打造“铁饭碗”。工作队在后方单位支持下,出资70万元建起占地200亩的宋桥村苍营湖片区优质西瓜基地,搭建大棚80栋,租给低收入农户个人承包种植,成立西瓜专业合作社,以每公斤3.5元的最低保护价统一购销。当年,参与入股的37户低收入农户每位家庭成员平均得到2000元效益分红,村集体得到7万元年租金收入。工作队还出资15万元,建设加工点厂房400余平方米,招引捷锋鞋业有限公司到村承包厂房,吸纳80余名劳动力务工,月均工资2500元,村集体每年获租金收入1.5万元。2015年初,宋桥村顺利通过省扶贫办组织的考核验收。
如今走进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20多幢高标准住宅楼依次林立,离小区不远处闽丰食用菌公司盖起了一个个现代化大棚。“仅这个项目,就带动周边400多名农民就业。”村支书朱林说。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里兴办起江苏天元建筑有限公司,购置9台大型机械和设备,承揽市政、绿化工程,还注册成立6个合作社、1个春茂合作联社,全村734名劳动力全部就业,外出打工的150名村民有115人返乡就业,52人自主创业。刘老庄集体经济从负债7万多元发展到2014年的盈利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000多元增长到2014年的13800元,今年可突破15000元。
本报记者 邹建丰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