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减税蛋糕怎么吃?江苏税务为富民创新放出大招

14.04.2017  11:30

  交汇点讯江苏省自2016年全面推行营改增,从2016年5月到今年3月,新纳入营改增试点的四大行业纳税人已达到80.55万户,累计实现减税140.87亿元,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4月12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办“税务系统助力供给侧改革服务‘两聚一高’”新闻发布会,江苏国税和江苏地税紧扣创新、富民两个关键点放大招,为江苏企业发展定制减税蛋糕。
  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充实外贸企业口袋
  在江苏省党代会期间,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明确指出要让企业利润这个口袋充实起来。江苏正在加快由外贸大省迈向经贸强省,怎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实现企业口袋鼓起来。
  江苏省国税局副局长刘伯羽介绍道,目前江苏省超过96.88%的出口企业实现了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申报,出口退税平均退库时间已经缩短到7个工作日以内。简化办税流程、办理时间缩短,就是为减少企业资金占用时间,实现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同时国税部门还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2016年为171户国际运输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零税率跨境服务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6.9亿元;为19户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5.5亿元;为7户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申报办理退(免)税131.7万元。
  纳税信用核心在“用” 为小微企业发展添助力
  “纳税信用的核心之意在于‘用’。”省地税局征管科技处科长施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税务部门在2014年之后扩大了信用等级评定范围,对所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都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这项措施让小微企业有机会获得纳税信用等级,并享有相应的服务,其中就包括税收信用贷款。税收信用贷款就是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即可从银行获得多种无担保贷款。
  小微企业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促进就业的主渠道。截至2016年末,通过税收信用贷款向守信纳税人发放了超过300亿元金额贷款,惠及5.93万户小微企业和1.32万名自然人,带动就业3.08万人。
  放大减税效应  鼓励技术创新发展
  全面推开营改增后,进项抵扣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设备、不动产、外包的人力成本可以进项抵扣。江苏省国税局货物与劳务税处处长夏敏认为,如果有企业抓住了市场发展的关键节点,选择适当的投资机会,比如购买设备、加大研发等,将能够抵扣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样的企业有可能在扩大再生产的前几年税负很低,甚至可以几年不需要交税。
  针对营改增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江苏省国税局副局长刘伯羽谈到了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例子,在营改增扩大抵扣范围后,公司购进机器设备用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累计购进施工设备金额2501万元,抵扣进项425万元,累计减税2982万元。
  江苏省地税局副局长张滢在发布会上用一系列的数字,反映出地税部门为“聚力创新”所落实的税费优惠政策成果。2016年江苏地税为1259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31.3亿元;为2364户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的企业,加计扣除金额共80.4亿元,其中有1293户企业同时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优惠,按15%优惠税率折算,其两项政策叠加共计减免46.6亿元。
  同时,江苏地税还通过技术转让、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孵化器优惠政策,让50户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申报减免所得税;17户企业享受技术转让、技术先进型税收优惠;28户企业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江苏地税为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高科技企业在苏落户做出突出贡献。
  交汇点记者  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