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耗煤大户”这样挖潜

23.05.2016  08:46

  电力行业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一半

  新华报业网讯 5月中旬,常熟梅李金陵热电厂悄然关停,其原本供热的区域,全部由常熟电厂旗下的滨江热力公司接管。这是今年以来,滨江热力“逼停”的第三家小热电企业。

  燃煤是产生污染的最重要因子,而电力行业的耗煤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如何在保证发电供热的前提下挖掘减排潜力,对电力行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砸下150亿,

  让煤电排放等同天然气

  经过长达2年、投入9亿元的超低排放改造,江阴苏龙热电公司成了“不一样”的电厂。记者看到,燃煤机组确实在运行,可厂区闻不到一点异味,烟囱上方也看不到一丝“白烟”。监控中心大屏上显示出排放数据: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2.51毫克/立方米、19毫克/立方米、38毫克/立方米,均远低于国家天然气发电排放标准。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是苏龙热电公司于2014年率先试验成功的一项节能减排“新发明”,目前已在全部6台机组上稳定使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机组污染物排放浓度,几乎等同于天然气机组。”苏龙热电副总经理葛兢业介绍,通过改造,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可以分别再降低50%、30%、50%。

  超低改造怎么改?葛兢业以“电除尘”为例向记者解释说:“原本我们的除尘效率是99.4%,现在通过改造提高了电除尘网效率,再增加两道除尘网,从而把除尘效率提高到99.9%,更多的烟尘拦截下来不排放到大气中。

  省经信委电力能源处处长吴雷告诉记者,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省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全省6299万千瓦1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在2017年完成改造,预计改造投资约150亿元。截至4月,全省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8台3186万千瓦机组。

  热电整合,

  让大机组取代“小而散”供热

  零散燃煤小机组、小锅炉,是污染排放的大户。苏南不少地区全力谋划热电整合,让经济发展向上走、污染排放向下降。

  2015年,根据省政府关停燃煤供热小机组及小锅炉的要求及规划,常熟市决定,由常熟电厂旗下的滨江热力公司建设沿江片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建成通汽后,替代3家热电厂以及151台燃煤小锅炉。

  常熟电厂相关负责人俞卫新告诉记者,为顺利推进这项工程,常熟市政府首先对3家热电厂及供热管网资产进行评估,出资统一收储,再由滨江热力公司收购电厂管网,同时结合利用老管网,建成了沿江片区集中供热管网。随着管网的延伸,今年1月常熟第二热电厂关停;2月梅李金陵热电厂关停;5月海虞热电厂关停。首批151台燃煤小锅炉关停工作正在进行中。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滨江热力公司大容量机组集中供热后,按全年供汽量94万吨计算,与原有的小机组相比,耗煤量减少8992吨/年,烟尘减少20204吨/年,二氧化硫减少2506吨/年,氮氧化物减少69吨/年。

  而在江阴,则推进了“三大工程”。城区“一拖四”工程,由苏龙热电建设长输蒸汽管道,替代城区红柳、花山、滨江热电热源点,向南延伸替代峭岐凯育热电热源点,实现4家热电企业关停。澄东“四合一”工程,即整合关停华西村老电厂、华强热电、海澜集团凯诺科技热电厂,由华西热电建设11.5公里主管网实施集中供热。两地“一带一”工程,江阴热电建设周庄至云亭7公里管道,顾山镇华美热电整合民达热电,建设5公里蒸汽管道。

  据了解,目前我省正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动燃煤供热小机组及小锅炉关停,同时激发大机组供热积极性。2015年,全省关停燃煤热电企业12家,锅炉30台,21台发电机组19.7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