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抑郁症也进入高发期 不光要养生还要养神

09.11.2015  10:10

  立冬这个节气,应该是吃货们喜欢的一个节气了。江苏省中医院专家也示,从中医角度来说,冬季是收纳季节,这时是一年中最容易通过“”来吸收营养、强健身体的时候。

  不过冬天也是抑郁症高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专家表示,冬天不但要食补,“精神”也要进补。

  通讯员 孙茜 严悦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中医专家教你冬令进补

  晨练不宜过早,出汗不宜过多

  “最近胃口太好,又长肉了。”最近李小姐为“管不住嘴”而烦恼,于是,常到健身房里跑个满头大汗。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徐静却不提倡冬天出汗太多。她表示,到了冬天,身体以“”为主,随着天气寒冷,万木凋零,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

  这时候锻炼的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专家建议,冬季要早睡晚起,如果有晨练习惯,建议推迟晨练时间。许多老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这是不适宜的。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易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这个时候老人晨练,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

   食补最佳季节,但不能补得过猛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似乎气温骤一下降,羊肉等滋补食物已经频频出现在餐桌之上。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陈四清介绍,刚一入冬,江苏大部分地区的天气还不是很低,很多人阴虚有热,并不适宜立即吃温热大补的食物,比如羊肉、人参等,否则容易“上火”。建议多吃一些鱼肉、银耳、百合、莲子等。

   养生专家的进补清单

  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陈四清表示,冬天进补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适度进补,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补之有效。陈四清也列举了四类人群应当在冬季进补的食材。

   补血

  适应人群:血虚者常见的表现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常用的补血药物:当归、熟地、阿胶、桂圆肉、大枣等。

   补阴

  适应人群:表现有腰腿酸软、形体消瘦、口干咽燥、午后升火或有低热、大便干燥等阴虚的人。

  常用的补阴药物:龟板、麦门冬、银耳、石斛、生地、山萸肉、枸杞子等。

   补阳

  适用人群:表现有畏寒肢冷、腰腿肚腹冷痛、口淡不渴、小便频急或夜尿频多、大便溏薄等阳虚的人。

  常用补阳药物:鹿茸、狗肾、淫羊藿、肉桂、羊肉、狗肉、肉苁蓉等。

   补气

  适应人群:久病或重病之后的气虚患者。表现有倦怠乏力、呼吸短促、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用的补气药物:人参、西洋参、太子参、白术、党参、黄芪、山药、黄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