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惕多发疾病,资深专家教你如何防范

05.12.2014  04:39

  冬季是颈椎病、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帮助广大患者平安过冬,本报特邀资深医学专家,结合多年治疗经验,提出各自的建议。来自专家们的经验之谈,一定会让你们受益匪浅。

  保暖是预防缓解

  颈部疼痛的根本

  指导专家:南医大二附院骨科主任 黄野

  冬季,颈部软组织紊乱综合征的患者数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天气寒冷,颈部肌肉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使颈部皮肤弹力下降,肌肉发生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产生无菌性炎症,这是颈部紊乱、引起疼痛的重要因素。如果刺激加剧,还可引起全身反应。

  颈部软组织紊乱在以前是以老年患者居多,但就近几年的就诊情况来看,也开始向年轻群体蔓延。年轻人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用电脑,这些都是引起颈部软组织紊乱的主要原因。

  寒冷能使疼痛加重,因此保暖是冬季预防颈部疼痛的第一要务。上班族冬天出门时,最好穿上高领毛衣或围巾,避免因颈部肌肉裸露而受寒,颈部软组织紊乱患者晚上可用热水袋外敷颈部,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对缓解颈部肌肉痉挛非常有好处。同时,患者还要进行适度锻炼,注意保健预防,才能有效预防颈部软组织紊乱发生。

  每天适当给脖子拉拉筋,让脖子缓慢进行前、后、左、右4个方向的伸颈运动,以颈部肌肉有被轻微拉紧的感觉为宜,每个位置保持6秒,每次连续做3-5组,早晚各一次,可以放松、锻炼颈部肌肉,预防颈部软组织紊乱。

  此外,颈部软组织紊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运动,如擦高处的玻璃。通过运动也可以有效缓解颈部软组织紊乱,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

  膏方巧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指导专家:南京市胸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 丁以艳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现代医学的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临床上多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胸闷、气短或气喘,严重时呼吸困难,影响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且多在秋冬季节、气温转凉、起居不慎或劳累后反复发作。

  呼吸系统疾病大多属于“咳喘”、“肺胀”等范畴,中医机理多为肺脾肾三脏虚衰、外邪牵动“夙根”(痰瘀)导致发病。因此,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冬季养生,可运用中药膏方调养身体。

  中医膏方在辨证、辨体质的基础上,注重全面整体的调理,有“冬病夏治”的理论用于防病,更可纠偏治病,正如名医秦伯未所言“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纠偏却病之义”,且药力和缓稳定持久,非常适合常年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肺系慢性疾病。

  那么,大家在服用膏方养肺时该注意些什么呢?在疾病缓解期,患者可以用具有补肺健脾、补肾纳气作用的膏滋方治疗,以七分补虚扶正为主,兼顾三分治病驱邪,可以有效缓解咳痰喘症状,减少急性发病的次数,延缓疾病的进程,改善生活质量。服用膏方的时间应从12月份冬至前后开始,至次年的2月份,大概3个月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慢性疾病的急性炎症发作期,需暂停服膏方。

  降压药需适当增加剂量

  指导专家: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心内科主任 王屹

  血管遵循“ 热胀冷缩”的原理,当天气变暖,血管扩张,血压会下降,所以夏季是患者感受最舒服的季节;但到了冬天,天气变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就会升高。这时候如果降压药量不足的患者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所以,夏天调好的降压药物到了冬天可能是不够的,冬天如不及时调整药物,部分患者的血压会达到危险的数值。

  对于已经长期服用降压药,对各种降压药物了解比较深的患者,可以首先在家对血压进行自测。连续3—5天,定时测量血压,确定血压高低。如发现血压明显升高时,需要增加降压药的用量,但要从小剂量开始,如一次限定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片。不要随意将原来服用的降压药物突然换为其他种类药物,甚至包括同样药物而出自不同的厂家,以免造成血压大幅波动。但如果以上自行调整药物后,仍不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患者应及时就医。而对于服用降压药时间短、经验不足的患者,务必要根据医嘱调整降压药剂量,避免擅自用药产生副作用。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群体主要还是集中在老年人中,该群体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往往有心脑血管梗塞等并发症发作的风险。因此,在做好日常保暖、饮食清淡、进行适当体力活动的前提下,还有一个小窍门,那就是多补充水分,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这样可以降低由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梗塞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编辑: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