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惕六类疾病高发 做好预防轻松过冬

14.12.2015  15:59

        进入12月,冷空气频繁,气温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一些疾病容易高发,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总结了冬季高发的一些疾病,希望大家能做好预防。

        ★  呼吸系统疾病:流感、哮喘、腮腺炎

        进入冬季,气温不断下降,人室内活动时间增多,开窗通风换气的次数和时间减少,加上北方室内外温差大,南方湿冷,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冬季空气干燥,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

        预防建议:冬季气候寒冷,无论成人或孩子,都要做好保暖。有暖气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另外,冬季也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体弱的老人或儿童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来预防。生活上,要保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

        ★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

        冬季也是胃病的高发季节。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冬季人们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麻辣火锅,这类麻辣物质也容易刺激肠胃,造成胃出血。

        预防建议:中医认为,胃喜暖怕冷,因此冬季一定要做好胃部保暖,防止腹部受凉。上班族工作繁忙,可从一日三餐上做到暖胃养胃,早餐可食温热的养胃粥,午餐做到果蔬搭配,晚餐少吃,且不宜过晚。

        ★  妇科疾病:宫颈炎、阴道炎

        冬季温度较低,人体抵抗力会随外界因素下降,有的女性为了美丽“”人,衣服穿得少,或为了保暖,衣着过于紧束,这都给妇科病的产生创造了机会。太冷容易遭受病原体入侵,捂得太严也容易因密不透风给细菌滋生和繁殖创造条件,让女性患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等有了发生发展的可能。

        预防建议:专家表示,女性在冬季,穿着既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是预防妇科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定期检查、及时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保养步骤。

        ★  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心梗、猝死

        天气寒冷,会导致人的血管收缩,血黏度增加,冠脉血管阻力增加,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恶化的机率。另外,天冷之后人体运动相对减少,血液循环减慢,加上现代高糖、高脂肪的精细化饮食,对人的消化系统造成负担,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使心梗、心脏猝死事件增多。

        预防建议: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晨练不宜过早,最好在早上8点之后进行。可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进补,有心脏病史患者和中老年人进餐要适量,不宜过饱。

        ★  骨科:骨折、关节炎、痛风

        低温天气易导致骨关节病发作,降雪后路面湿滑,意外跌倒的风险大增,老年人可能由于视力弱、听力差、肌力下降、平衡力不好、骨质疏松等症状,极易发生骨折。此外,由于气温降低,骨病患者的关节压力发生变化,滑膜炎症也会随之增加,继而表现为关节僵直和疼痛。

        预防建议: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关节,使关节疼痛症状加重。骑自行车、电动车出行的人,可戴上护膝、护腕,保护关节。下肢骨性关节炎患者应当避免长时间的站立,颈腰椎骨关节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的坐、站,以免加重病情。

        ★  皮肤系统疾病:皮炎、瘙痒症、鱼鳞病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对皮肤的刺激比较大,会导致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皮炎、瘙痒症、毛周角化症、鱼鳞病、脉管炎等都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

        预防建议:医生提醒,常见皮肤病等外擦药膏大都含有激素成分,病症不明时,切勿自行用药。冬季洗澡时,水温不要过高,洗后涂抹润肤霜,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可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