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民抱团追逐“一带一路”国际商机

16.06.2015  15:55

  新华网兰州6月16日电(记者屠国玺)甘肃武威20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近期组成了一个联合会,这些平日里“单打独斗”的西部农民选择抱团发展,将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售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今年50岁的孟泽智,是武威新成立的农民联合会的会长。他从事农产品中介物流已经有20年,每年都要将数万吨洋葱和马铃薯销售到东南亚市场。

  地处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武威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近年来河西走廊出产的农产品外销额度逐年增加。但许多产品无法直接出口和市场对接,而是要经过外地客商贩运到口岸之后才报关出口,大量“出口红利”被贩运客商拿走,本地种植的农民受益不多。

  甘肃省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调研发现,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市场的蔬菜需求量非常大,河西走廊出产的洋葱、土豆、黄瓜、苹果等蔬菜瓜果广受欢迎。从2013年底开始,甘肃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农产品面向中亚国家直销。

  “我们也发现了这种商机,但单独靠一两个农业合作社很难打开市场。”孟泽智说。他们发现,只有抱团以后才能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更重要的是,现在这种时机已经成熟。

  孟泽智所说的成熟时机有两个,一个是当地建设的武威报税物流中心,为这些农民们反馈回来了中亚和俄罗斯市场的详细市场需求;另一个是,从当地发运的“天马号”中欧班列,可以将他们的产品从“家门口”直接运送到国际市场目标地。

  “以前都是先种出来再说销售,而现在是先有标准和市场再下种。”孟泽智说,今年春季,他们已经在武威市三个县区的10多个乡镇种植对接俄罗斯市场的30万吨洋葱,按照进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规程,这些洋葱的个头将达到7厘米以上,并且色泽明亮光滑、不脱皮。

  而对于面临的市场风险,这些西部农民们也有充分的准备。当前,他们正在印制俄语版的产品宣传册,30多个农民将出国去中亚和俄罗斯市场进行市场推介。而即使出现销售遇阻的情况,他们也做好了国内市场消化的预案。

  在孟泽智看来,一带一路的国际商机将倒逼当地农产品种植水平的提高。通过规范化的种植,产品质量将提高,不仅外销利润很客观,即使在国内市场销售,每吨均价也能提升50%以上。

  “我感觉前景特别好”,孟泽智说,他们正在不断学习并熟悉国际物流和贸易的知识,以更好地追逐“一带一路”蕴藏的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