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农民代表谈涉农贪腐:硕鼠猛如虎

07.03.2016  11:10

  

  

  鲁胡子代表 

  

  

   张国英代表 

  

  

   张文成代表

  

  

   马玉花代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

  善政善为,好事要办好。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不容一丝贪腐。但在一些基层,由于“最后一公里”的失守,村“两委”干部成为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重灾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多位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直面涉农贪腐问题,为农民有力发声。

    涉农贪腐,如同从百姓口中夺食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35240人,占同期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总数的22.3%。涉农扶贫领域的贪腐犯罪,不仅侵蚀了国家大笔的民生投入更直接威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两百元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许就是一顿大餐、几场电影,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困难群众来说,可以买上几袋种子,几袋化肥,为生计分忧,对于病残留守农民来说更可能是救命钱。”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桃源县牛车河乡三龙村党支部书记鲁胡子形象地指出了涉农贪腐的危害。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党委书记张文成在农村工作了42年,当了29年全国人大代表。他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十三五’规划全面启动,扶贫工作搞不上去,可能会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这些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基层扶贫资金年年上涨,但有些扶贫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资金被贪官截留、有些资金使用不当。

  “扶贫资金来自全社会,是国家和人民对贫困群体生计的帮扶,是救命钱。这份资金也许能解决贫困户的温饱、大病救治,也许能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一代穷代代穷的顽疾。”张文成指出,涉农扶贫领域出现的贪腐不及时整治,不仅会侵害涉农扶贫对象的利益,更会伤了全社会的心。

  好事要办好,莫让惠农变坑农  

  2015年7月,最高检发布了5起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反映出的涉农扶贫领域乱象让人触目惊心:有“大钱小用”,有“花钱无用”,更有“有钱乱用”。一起起惠农政策转变为坑农事件的案例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干群关系的和谐。

  张文成提到身边一个真实案例:在辽宁一个村庄,整个村子的打井工程私自被村干部承包出去,承包商偷工减料,没有经过验收也没有监督,结果百十眼井只有两三口出水,其他都没挖到位,成了面子工程。到了大旱之年,农民才发现水井不能使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种植,让惠农反变成“坑农”。

  张文成认为,基层领导干部应该转换思维:钱并不是给干部的,而是给农民群众的,每个决策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还要多听听农民群众的意见,农民要参与到专项资金的使用、规划和监督中来。同时要严格问责,资金投入下去,效果有没有体现。

  检察机关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监督  

  如何防止涉农贪腐,几位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对于扶贫资金,一要精准,二要阳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现在我们村评选扶贫对象,都要全村参与,大家共同投票,就是要让扶贫资金精准到位,防止暗箱操作,滋生腐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沿河县黑水乡新群村农民张国英在谈到预防涉农腐败时指出:“检察机关在保障涉农扶贫政策和资金精准落实到位上做了大量工作,我所在的县乡,检察官定期深入农村收集意见建议,及时摸排涉贪腐线索,对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检察官对扶贫政策和相关法规的及时宣传和教育也让村民心里都有本明白账,想对扶贫款动歪脑筋的人也没有可乘之机。

  鲁胡子也希望检察机关加大对涉农贪腐的打击力度,“要严查党内涉农贪腐干部,加大通报公告宣传教育,形成不敢腐的氛围、不能腐的机制。成立专项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及时向村民公开,各县各乡各村都要有一本农民看得懂、随时看的明白账”。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罗家河湾村村医马玉花也肯定了检察机关在惩治涉农扶贫领域贪腐现象的作用。她还建议,“要把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级‘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计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列为监督的重点,在农业发展建设、支农惠农和扶贫资金等的项目申报、发放、检查验收等重点环节要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