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需要公益性公墓

22.12.2014  16:26

  中国江苏网12月22日讯 昨日媒体报道,对“江苏沛县掀平坟运动”引发的关注,沛县官方通过人民网回应——长期以来,该县坚持自愿为主、不搞强制的原则,动员引导群众把乱埋乱葬在大田地的坟墓迁移至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安葬,不存在强制平坟情况。

  我国殡葬文化中有很强的“入土为安”“祖坟永固”等意识,每当出现动一动祖坟的事,社会上都比较敏感,这可以理解。可把沛县这类把乱坟集中迁移至公益性公墓安葬的做法,说成是“掀平坟运动”,不问青红皂白就肆意谩骂和攻击,也是不客观的。

  近年,在江苏农村基层,农民自己不仅在减少殡葬用地问题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在体现平等和公平公正上,也给我们上了一课。笔者曾采访过一些村庄的公益性公墓,看到所有墓和碑的大小高低甚至色泽完全一致。这是全村人的“公约”:“抹掉”逝者生前的地位和贫富,一视同仁。墓地由村委会花钱修建,家属只需花百元刻个碑。公墓一般两三亩地,请村庄老人照看打理,还有报酬。有公益性公墓的村原来墓地全被复耕,火葬率也达到百分之百。

  村庄公益性公墓的解决办法也为城市提供了榜样。城市公墓为何不能学习村庄的公益性公墓,也试试“墓和碑的大小高低完全一致”,不再造成“另一个世界”的不公。在这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带好头。否则,提倡“绿葬”和减少殡葬用地,只能是一句年复一年的空话废话。(顾德宁)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