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辉局长在全省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7.08.2015  00:42

(2015年8月21日)

 

同志们:

召开这次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今年全省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刚才,大家观摩了深松整地作业演示,听取了相关技术人员的现场介绍,对各种深松作业模式及其配套机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关市、县的同志围绕农机深松整地实施方案制定、任务和机具落实、实时实地核查办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生产管理处就今年我省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意见作了说明,王勇副局长对做好深松整地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总的来看,这次会议虽然准备时间很短,但现场安排得很好,大家交流也比较充分,我和大家一样,深受启发。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深松整地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来,我省农民长期使用中小型机械耕整地,使得土壤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犁底层加厚上移,保墒抗旱防涝能力越来越差。开展土地深松整地作业,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开展土地深松整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始终是各级农业、农机部门的头等大事。实践证明,对土壤进行深松,降低了土壤的容重,促进了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虚实结合”、“硬床软被”的土壤结构,能改善作物根系生长条件,增强抗倒伏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能够显著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多个省份大面积对比测试表明,深松地块的玉米根系生长更发达,茎秆更粗壮,果穗长度和粗度均有明显增加。通过深松,可使小麦亩增产50公斤、玉米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平均亩增产10%左右。

(二)开展土地深松整地是促进土壤蓄水保墒、增强抗旱防洪能力的有效措施。深松作业是农机化保护性耕作的四大主要技术之一,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省淮北及部分丘陵地区,受水等要素资源的约束日趋严重,特别是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大力开展深松作业来改良土壤性能,据我省部分地区及兄弟省市的对比测试表明,相对于传统的13-18厘米旋耕,耕作层每加深1厘米,每亩土地可增加2吨左右的蓄水能力。深松达到30厘米的地块,每亩可多蓄水25立方米左右,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土壤水库”。通过深松作业,可增加土壤贮水容量15%左右,同等条件下可减少浇水1-2次。

(三)开展土地深松整地是农机部门肩负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2013年以来,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多次指示,要求加快推广机械深松整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地整治,增加深松土地1333万公顷”;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64号)都明确要求“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通知》(农办机〔2015〕6号)明确了我省农机深松整地目标任务。省财政也十分支持农机深松作业,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机深松作业补贴,这是继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之后的又一项农机化扶持政策,是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各试点市县农机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认真领会土地深松作业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全省农机土地深松作业进程。

在充分认识深松整地工作重要意义的同时,各试点市县也要充分认识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如何调动农民和机手积极性问题。农民讲究眼见为实,农机深松整地耗油量大,作业费用高,加上农机深松整地的增产效果需要来年才能显现,不做大量宣传培训工作,农民对农机深松整地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到位;二是如何跟进配套农机化技术的问题。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之前,必须先将地表的秸秆进行处理,只有与机械化收获、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等技术相配套,才能确保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顺利开展;三是如何落实作业补助政策问题。在目前各级财政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争取地方财政增加作业补助资金有一定难度,另外,作业补助的核查难度大、工作经费缺,但又必须将这项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

今年是我省开展农机土地深松作业补贴工作的第一年,起好步、开好头,至关重要。当前,全省大规模的“三秋”机械化生产也很快拉开帷幕,深松整地是各试点县(区)“三秋”机械化生产的“重头戏”。试点市、县(区)要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时点,扎实做好农机深松整地试点的各项工作,力争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试点任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省农机局、省财政厅已经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的通知》(苏农机管〔2015〕6号),明确了各试点市、县(区)的目标任务、实施原则、作业质量等几方面的要求,对其他内容未做过于具体的规定,目的是充分发挥试点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关市、县要结合本地土壤类型、地表状况、作物种类、种植模式、作业时间、深松机具保有量和农民意愿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方案要与省局、省财政厅通知精神相衔接,要与推进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相衔接,争取集中连片推进农机深松整地,发挥好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作用。在试点过程中,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务求实效。

      (二)加快发展深松机械。与大马力配套的深松机械是有效开展深松作业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大型拖拉机有了快速增长,但配套的深松机械保有量明显不足,试点县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提升农机深松整地的装备能力和作业水平,要引导农民和农机手根据各地的土壤类型、地表状况、作物种类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宜的深松机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深松机械作用,努力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要积极协调深松机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保证补贴机械及时供货到位,同时做好维修保养和售后服务。要加强对深松机具的质量监督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作业安全。

(三)精心组织作业服务。项目县要将工作抓细抓实,将试点作业任务分解落实到镇村。要提前组织与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签订深松作业合同,确保组织、机具、人员、地块和服务等五个方面落实到位。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推行成方连片规模化作业。要加强农机手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农机深松新机具、新技术,从而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要协调好农机零配件和油料等物资供应服务,加快作业进度,提高深松作业效率。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总结符合本地实际的深松整地作业模式和技术路线,保证深松作业实施效果。

(四)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试点补助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用于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技术培训、监督检查等。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奖代补资金应主要用于作业补助,试点县要科学制定项目资金补助办法,合理确定补助标准、补助对象和补助程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务必公开公正,公开补助办法、标准、对象和条件,公正确定享受补助的对象,公示享受补助的名单,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要坚决防止发生虚报作业面积、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五)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试点县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土地深松的作用和意义,宣传深松作业技术和有关政策,提高广大农民对深松作业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深松作业技术的自觉性。要通过召开现场会,深松作业机具演示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算,让农民真切感受到深松作业带来的实惠,为全面推广深松作业奠定基础、营造声势。要及时总结实施农机深松作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有效推进农机深松作业的全面开展。

(六)创新监管核查方式。农机作业补贴实施难,主要是难在监督核查,千家万户,工作量大,人手少,经费缺,导致执行难,风险大。深松作业更是如此,考核的核心指标是深度和间隔,在作业完成后核实难上加难。有效便捷的核查方式是实地、实时核查。项目县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镇村组熟悉基层情况,便于就近适时核查的优势,可以聘请镇村有关干部和人员作为质检员或第三方等方式适时核查。要抽调人员深入农机深松作业第一线,加强对农机深松作业工作的检查,掌握作业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市、县要建立健全核查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并强化对深松作业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圆满完成。

 

同志们,开展农机深松整地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深松整地试点工作任务繁重,但意义重大,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克服畏难情绪,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监督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深松整地试点工作任务,为面上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