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强化农机新型主体培育 助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07.02.2017  09:10

  近年来,海安县通过加强协调联动,给予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带动,强化服务保障,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托管”为载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型主体培育,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建设快速发展。到2016年底,全县新培育粮食生产“全托管”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350个,固定配备高性能大中型农机具近千台套,规模经营面积1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实现50亩以上“全托管”主体农业村全覆盖,高效设施“全托管”主体机械化水平达60%,稻麦生产“全托管”主体机械化水平达90%,机耕、机收、机植保、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水平达100%,水稻种植无一例直播,机插率达90%,粮食烘干水平达60%,引领和示范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建设快速推进。

   一、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随着“全托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县委、县政府愈加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出台了《海安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托管”经营主体培育的意见》,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农委、财政、农机等相关部门参与,统筹全县农机化与粮食生产“全托管”推进工作。各区镇也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全托管”主体农机化工作与农业现代化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加快“全托管”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明确发展思路,分解任务指标,落实工作举措。所涉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在优先政策的议定、用地规划的统筹、财力保障的倾斜、人员力量的调配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并进。县农机局、区镇农业部门与实施主体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明确专人,分项包干,加强业务指导和跟进工作。县农机局主动与农发银行、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等金融保险机构合作联动,对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农机抵押、金融扶持和政策性保险等服务,帮助解决发展资金难题,协调化解矛盾。

   二、强化政策扶持,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全托管”农业新型服务主体建设,政策扶持是保障,财政投入是关键。在用足用好省市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基础上,该县在制定“十三五”农机发展规划和每年的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中,围绕增强全县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特别是对做好“全托管”主体农机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支持“全托管”主体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按照2000亩规划布点一个烘干中心建设的原则,对符合全县总体规划的“全托管”主体规模200-500亩并配套新建烘干设备2台,给予主体奖补15万元;对“全托管”主体规模500亩以上并配套新建烘干设备4台,给予主体奖补30万元。全县共拥有粮食烘干中心(点)78个,配备烘干机244台,全县产地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达26%。同时建立200万元“全托管”风险保障资金,提高“全托管”主体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创新开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工作,有效解决“全托管”主体融资问题。二是农机项目优先扶持。由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承建服务面积达一定规模,规范化程度高的“全托管”主体农机项目、农机购置政策重点倾斜,鼓励发展大型、智能农机具,提升服务功能,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三是设立奖励性工作资金。主要是充分调动镇村干部投入“全托管”工作积极性,对完成县镇下达任务数的,给予镇村干部一定的组织经费,对村干部带头创办“全托管”主体的,给予托管面积奖补。

   三、强化责任考核,严把规范建设

  该县将“全托管”工作列入区镇全年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区镇年度“农业现代化杯竞赛办法”,在重点工作百分考核中占8分权重,超额完成最高可得16分;未完成全年任务的,年终常规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另外,将“全托管”列入县农业项目管理进行单列考核,对通过市验收的,50-200亩视同一个全民创业农业项目,200-500亩的视同1000万元项目,500-1000亩的视同5000万元项目,10000亩以上的视同亿元项目。为了确保“全托管”能够保持长效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县农委、农机、农办、财政等部门及时开展集中培训,对土地流转政策,财务记账管理,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机配置等方面进行业务讲解和政策解读。在农机化方面严格要求“全托管”主体按照“五有八统一”的服务标准进行运作,实现服务合同格式化,作业清单具体化,财务管理规范化。适时对“全托管”进行跟踪量化考核,特别是粮食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进行量化比较,机械化程度高,考核良好的,进入县农机项目建设和资金扶持项目库,优先安排。

   四、强化服务保障,作用发挥显现

  该县本着“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思路发展,推进粮食生产“全托管”工作,鼓励扶持其发展壮大,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一是注重宣传引导。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宣传“全托管”主体农机服务的做法和涌现出的典型,提升影响力;通过“三送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活动将政策宣传到户,提高知晓度。二是注重主体培育。多方面鼓励各类农机经营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组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全托管”经营主体,基本做到了全县镇区和农业村服务范围全覆盖。三是注重技术服务。与南农大、扬州大学及省局有关站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农委作栽、植保等农艺部门技术合作,组织系统骨干技术人员开展下乡服务,按照“工作到户、服务到机、指导到田”的要求,农机、农技人员按各自专业优势为“全托管”提供服务。与生产经销企业合作,开办各类新机具及粮食烘干机械培训班,提高操作维修能力。四是注重培树典型。县开路先锋农机、绿华等农机合作社创新搞活谋发展,开展集作业、维修、烘干服务于一体的粮食生产“全托管”农机服务,示范带动全县一大批“全托管”主体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