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拍照、农家菜,市民玩农家乐玩出“审美疲劳”

27.10.2014  10:01
游客在体验推磨。

  某农家乐推出的和大公鸡拍照服务。

  新华报业网讯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寻求回归乡野山村休闲、自由的宁静生活。于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日益红火,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里,南京郊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大多出现爆棚现象。

  然而,在全面“爆满”“红火”的背后,有少数地方农家乐现状与前景不乐观。如何让南京农家乐真正给市民带来更多快乐?近日南京晨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探访南京农家乐

  “五朵金花”等带热郊区农家乐

  近年来,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在南京郊区持续火爆。农家乐成功地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起来,以农家的居室和土特产为主,让农村的生活设施变成了生产设施,在为农民增收的同时,又满足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需求,尤其是南京江宁“五朵金花”等农家乐的火爆,让南京郊区不少地方农家乐兴起。

  农家乐同质化,配套设施跟不上

  如今南京农家乐遍地开花,可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配套设施跟不上。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市民孙女士跟家人朋友会到农家乐走走,去多了之后,发现很多农家乐几乎全是着眼“吃”,而且菜肴雷同。对此孙女士抱怨:农家乐“农味”不足,乐趣不多,有些“审美疲劳”,总脱不了“吃一顿就走”的模式。

  经营项目单一,限制了农家乐发展。在一些农家乐,不外乎是玩的都是采摘、拍照,吃农家菜。由于乡村旅游产品多数都是规模小、分布散、质量低、类型单一的低层次重复开发,旅游活动项目千篇一律。

  有些街道级、社区级农家乐一哄而上后,乡村旅游景点各项配套设施显不足。缺少基本的道路、停车场、引导标识等设施,客房、餐厅、厕所等较为简陋。多数项目周边配套不足,超市、医疗点、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缺失。

  有时在农家乐游玩也会发现这样的情景:餐馆地上满是纸屑果皮,灶台四周污水横流。厨房卫生要求普遍不到位,个别农家乐私自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旅游一窝蜂后使用大片农田,冲击耕地红线。

  农家乐的“两极分化”

  喜忧参半

  旺季排长队淡季“赚两天养五天”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里,在南京东郊汤山的汤铜公路上,不少市民或与家人或与朋友同事相约,开车自驾出游,一路欢歌笑语来到东郊汤山尽享乡野风光。

  像汤山汤家家农家乐、江宁街道朱门农家乐村,以及横溪石塘竹海、黄龙岘等地,旺季时人气火爆,多数饭店节日期间预订爆满,连散座都很难订到。国庆黄金周一过,记者再一次前往这些农家乐时,虽然没有了旺季很旺的情景,但淡季不淡。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农家乐旅游点“门前冷落鞍马稀”,有些甚至是曾经车水马龙的景点,也逐渐惨淡经营。有些农家乐客流不稳定,淡旺季明显面临“赚两天养五天”的尴尬。

  “2010年就开始经营了,不是周末的时候,有时一天几十人,有时几乎没有人。”一家农家乐老板说,他所经营的农家乐呈现出了明显的淡旺季,周末和节假日是旺季,平时的工作日是淡季,没有稳定的客流量。

  记者走访了南京郊区的几家农家乐:

  江宁:东山香樟园农家乐是江宁的一个农家乐,这里以众多香樟树形成的园区而成名,旺季时这儿生意不错,但淡季常常是“门前冷落鞍马稀”,有些市民甚至都不知道这里有农家乐可供市民游玩、品尝农家菜等。

  国庆期间的汤山汤家家农家乐,在通往乡村的一条小道上,私家车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要找一个停车位都不容易,许多居民房改成的饭店前,品农家菜的市民排成队,在饭桌前等着翻台。在汤山七坊,这里更是游人如织,车辆扎堆,不仅家家饭店前品农家菜的市民排成长队,在豆腐坊、茶坊等七坊游玩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

  而在平时淡季,在汤家家农家乐,居民王先生正在饭店里接电话忙着接受客户预订包间,甜蜜的笑脸和热情的声音让记者也备感亲切。记者环视店外四周,在宁静的乡村一角显得精致优雅。王先生告诉记者,旺季时,店内店外几个房间全满,十一黄金周之后,旅游市场逐渐进入淡季,不过由于店里环境优雅、设施不错,加上他们努力做优服务等,生意也还不错,每天都有好几桌来此游玩的市民,双休日这儿几乎家家都客满。

  六合:六合钱仓打出的是“葵花牌”农家乐乡村旅游,可记者在200多亩葵花基地几乎看不到游客,加上四周农家饭店很少,前来游玩的市民玩完后找个吃饭的地方都难。“这儿旅游项目太单一了,就是看个葵花,其他没有好玩的,下次不来了。”采访中,一些慕名而来的市民很失望地说。

  溧水:溧水石湫一处农家乐,原本有一些供游客玩的碾米场,后来老板建起了农家饭馆,规模也不断扩大,国庆长假最旺的时候每天上百客人,然而过度的商业化使其失去特色,逐渐沦为普通大排档,久而久之门前冷落。老板说,他很遗憾附近没有建起种植果树供游人采摘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他认为,生态园建成后既可以丰富农家乐旅游产品,还能让游客体验更多的农家情趣。

  浦口:在浦口沿山大道江浦段,农家乐也不少,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农家乐成了饭店,前来品尝农家菜的市民不多,从事农家乐经营近5年的张先生分析说,这儿农家乐最初是由零星的乡村旅游爱好者和村民互动,之后伴随老山景点开发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游客增多,原本纯正的农家风味也逐渐被商业化取代,失去自身特色。记者卢斌

  对农家乐他们这么看

  市政协委员龚谨

  不能一窝蜂,得保护耕地红线

  针对农家乐的情况,近日南京市政协委员龚谨在一份提案上呼吁:农村旅游不能一窝蜂,农家乐慎重使用农田,保护耕地红线。

  龚谨委员说,从高淳的慢城桠溪乡村旅游项目引起各界人士关注,到江宁五朵金花项目的成功获得回报,南京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在这场农家乐建设的热潮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地方急功近利的冲动,南京的郊区乡镇都端出了系列计划,但是在一些新建的旅游点,核心的旅游要素有严重的缺陷。例如今年刚刚包装出来的六合钱仓,打出了“葵花牌”,交通混乱,高音喇叭噪声污染,垃圾存放设备不足,特别要提出的是,原来这是一片农田,从形态上看是属于稻田或者麦田,一旦种上葵花,将严重影响地力,造成农田贫瘠化,葵花的秸秆不允许焚烧,处理困难,这种为发展旅游毁田种花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龚谨委员表示,关于保护耕地红线,应当严格执行。近日南京好几个郊区乡镇公布了“一村一花”的方案,大力发展旅游,希望规划局农口相关部门认真地审核,科学地评估,不能大脑冲动,特别是不要随便占用耕地,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旅游部门跟进指导,科学设计项目。

  市农委副主任王巨华

  农家乐要与四方面进行配套

  南京市农委副主任王巨华向南京晨报记者介绍说,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是目前南京市一项涉农发展战略。南京市级农家乐有一个发展规划,2012年开始至今发展了38个专业村农家乐项目,力争到2017年达到60个。

  王巨华主任说,由于近期农家乐红火,郊区一些镇街积极性很高,“南京农家乐遍地开花,不同程度出现一些问题,农家乐形式单一,旅游参与的互动性较差,农家特色和文化特色不能很好体现,更多的安全管理问题也出现了,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也对农村资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下一步,要对家庭式小型农家乐进行淘汰,农家乐要与四个方面进行配套,一是要依靠景区发展农家乐,如牛首山世凹桃源;二是交通便捷;三是有主导农业产业,如江宁黄龙岘有产茶基地;四是有民俗文化特色,如江宁杨柳村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这样农家乐旅游才大有可为。“从近年在全市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来看,农家乐旅游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生活出路。”王巨华主任说。记者卢斌摄影报道

  乡村游新动态

  南京明年推文化主题乡村游

  南京市民对江宁“金花村”已再熟悉不过,作为环保部确定的“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区域,记者昨日从省环保厅获悉,又一批村庄面貌一新,明年,文化味的红楼梦、老游戏主题“乡村游”也将和市民见面。

  红楼梦主题“乡村游”将亮相

  谷里街道的张溪社区西湖村、王家村将重点打造红楼梦主题的乡村旅游景点。

  “西湖原名薛家,村民大多姓薛,邻村主要姓王,村民都认为自己是《红楼梦》中薛、王两家后人。”张溪社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次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同时,将在周边丘陵栽种花木和安装健身设施,两村还将结合当地传说推出“乡村游”,市民可以来探寻红楼故事,品尝红楼里的菜肴及特色小吃。记者了解到,西湖村、王家村紧靠江宁黄龙岘和世凹桃源等“金花”,其“乡村游”环境和配套则有别于“金花”,更加朴素。

  最大儿童乐园边推“老游戏村”

  在谷里银杏湖,一座南京最大的儿童主题乐园正“呼之欲出”,许多儿童游乐机械设备已进入调试阶段。而主题乐园边一墙之隔的公塘村,“幸福都市”农庄的环保基础设施也在改造中。

  江宁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国家环保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要求,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计划投入21710万元,在167个行政村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84个。记者看到,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齐全,比如垃圾箱每70米就摆放一个。

  环境整洁后,“幸福都市”所在的农庄还有更巧妙的目标。“南京有许多失传的老游戏,比如陀螺、滚轮等等,将来村庄主要就是围绕这一主题来设计。”

  环境设施不行,评优将一票否决

  江苏省环保厅自然生态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11月,江苏、宁夏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地区,目前已确定全省将有6000多个村庄“华丽变身”。

  江宁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覆盖拉网式整治是根据“三个500平方公里”的整治布局来进行,“变身”后的乡村分布在各个区域内,将来市民不用扎堆到旅游点,只要过来,就处处是景点,并有不同文化主题。

  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江苏将出台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理制度,对环境基础设施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单位,江苏省财政厅、环保厅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年底评优评先资格。通讯员  王永健  记者  倪敏

  

编辑: 丁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