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农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27.05.2015  15:16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教字垭镇甘溪峪村,30多岁的杨辉学在农家书屋整整待了一个多月,通过读书、调查,外出打工多年的他2011年回乡走上种植软籽石榴的创业之路;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利用农家书屋开展活动,将学校课堂延伸到了村,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寓教于乐,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

      “送金山银山,不如送座书山。”全国60余万家农家书屋不仅基本解决了农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而且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读书改变命运”的新农民。随着2013年进入提档升级阶段,农家书屋这座文化殿堂已成为农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致富学堂:农民在书屋里“捞金”

      “以前种枣树大多时候都是凭经验,有了农家书屋后,遇到啥情况我就会跑去书屋翻果树、枣树种植的图书。书屋设在村支部,我骑摩托五六分钟就到,很方便。”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孙家湾镇花章营子村村民崔玉梅家里“侍弄”了2000多棵枣树,每年的气候不同,有时会遇到枣树黄叶,枣小或裂口等问题,这让她感到苦恼。农家书屋的开放为崔玉梅解了忧。“书本里写得比较科学,出现什么问题,需要怎么打药,书中都会指导。我的果树出现问题后,看书对症下药,真有效果!”崔玉梅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近3年来,科学种枣树给崔玉梅带来七八万元稳定的年收入。崔玉梅丈夫在外打工,她白天忙于繁重的农活,一般会在下午5点或晚上到农家书屋看书。除了农业科技类图书,崔玉梅还喜欢从手工类图书中学习编织、裁剪,学了新花样的她刚给上高二的儿子织好一件毛衣。“农活太多了,看书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放松。相对于看电视,我更喜欢看书。静静地看看书,有些东西可以记下来,比较有收获。”崔玉梅说。

      农家书屋让农民多了个学科技、交流致富经验的好去处。像崔玉梅这样走上科技致富路的农民还有很多。在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吉昌镇上东村,苹果种植户刘金明在农家书屋学习施肥修剪技术,种出村里头份好果子,近年年均收入都在14万元左右;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燕子乡新行村村民向宏健依托农家书屋成立科技读书协会,吸收300多名会员共同在书里“捞金”……

      第二课堂:童书陪伴留守儿童

      从湖南省临澧县文家乡文家村农家书屋向外看,横亘的太浮山绵延起伏,书屋前后是田野和乡间小路。在这片美丽、静谧的土地上,书屋管理员、农民作家宋庆莲经常和小读者一起阅读、交流。文家村的村民多外出打工,每到周末、寒暑假,书屋便成为村里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有个一年级的孩子在读《名家童话分级阅读(5~6岁)》时,因为不认识里面的字,总是打扰旁边高年级的孩子,我就让他拿过来问我。”宋庆莲说,在书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帮助他们阅读,是一件乐事。

      从一开始写诗到如今着力于童话写作,宋庆莲作品最初的读者都是文家村的孩子。在宋庆莲写完短篇作品《滚蛋的旅途》后,书屋里年龄比较大的小读者主动拿起文稿,声音洪亮地给小伙伴们朗读,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听到有趣的地方还会拍手叫好。有的孩子在读了宋庆莲2012年出版的长篇童话《米粒芭拉》后,激动地对她说:“阿姨,你写得真不错,真厉害!”

      为了让更多孩子走进书屋,走入书海,近年来,留守儿童成为农家书屋的服务重点对象。2014年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会同教育部联合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共征集到优秀作品1174篇,其中427篇获奖优秀作品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结集出版。

      数字技术:为农民阅读保鲜

      迈着提档升级的步伐,全国各地农家书屋近年来纷纷完善数字化服务。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龙庙镇沙埝村农家书屋里的8台电脑与县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中心实现信息对接,村民不用出村就能查看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茶店镇、大田镇、杨家泊镇3个镇的农家书屋发挥远程教育平台的优势,让农民们通过培训学习最新的涉农技术;2015年4月,在西藏自治区,卫星数字书屋建设正式启动,拉萨、山南、林芝等地将建设1000个卫星数字书屋……农家书屋的数字化服务不仅能及时向农民传输农业致富的科技信息,而且可以提供电子书、新闻、电影等内容,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从自己创办的爱心阅读室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批建设的卫星数字农家书屋,4年多来,小学语文老师李学虎管理的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爱心阅读室不断“进化”。卫星数字农家书屋通过液晶显示器、卫星高清播放机等设备将电子图书、杂志、报纸、音像等内容,以数字方式传送到书屋中,农民可通过电视、投影、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阅读和观看。

      “这个每周更新的数字平台让村民、学生们觉得很新鲜、很实用,也调动了他们来书屋的积极性。”李学虎每周三、周五晚上都将设备搬到院子里,用投影仪放映《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适合孩子们观看的电影。每次电影放映前,李学虎会播放农业科技宣传片,这也吸引了夜晚娱乐项目不多的村民前来观看。平时室内放映学习资料时,爱心阅读室会来四五十个孩子,室外放映时院子里坐满了孩子和村民。近百人共同观影,很是热闹。

      “只要有一个读者,就可以培养一大批读者。有了一个农家书屋,就有了一方文化的家园。”这是农家书屋管理员、农民作家宋庆莲在QQ空间中写的一段话。就像宋庆莲所说,农家书屋这个精神家园,已经让村民们获得满仓满谷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