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宝网,田间长出“致富宝”

06.01.2015  08:23
农宝网,田间长出“致富宝”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新华报业网讯 去年12月23日上午,天寒地冻。如皋东陈镇雪洪村种植大户陈实悠然坐在家里的电脑前,点击“农宝网”,足不出户卖掉了新收获的四万多斤有机大米。“以前,都是我们削尖了脑袋找客户。现在通过‘农宝网’,全国各地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我们农民可算是抱住了个‘致富宝’啊!

  农民兄弟口中津津乐道的“农宝网”,原来是由如皋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农产品贸易网,如今正变身为中国农产品第一交易平台。

  一张在农田里编织的“”,真能帮助农民收获田间希望?

  “不好意思,最近天冷网热,我都忙得招架不住了。”记者上月底走进位于如皋软件园6号写字楼12层的“农宝网”总部一探究竟。在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内,“农宝网”创始人周杰正一边浏览电脑,一边不停地接打着电话。“注册会员超过6000个,仅今年就已实现贸易总额1800多万元。

  故事还要从2009年说起。作为如皋市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白面书生”周杰被分配到地处偏僻的雪岸镇万富社区担任副支书。“村名叫‘万富’,可当时村民人均纯收入才5000多一点,是个有名的穷村。”周杰回忆说,当时很多村民担心他是“嫩竹扁担”挑不起重担。面对质疑,他当场承诺:“我的第一志向就是带民致富,万富不能富在名字上,而要富在大伙的口袋里!

  那时候,网上交易刚开始红火。“要让农户学会网络淘金!”周杰想出了“金点子”,向朋友借了4万块开发建立起专门销售各种农产品的网络贸易平台,取名“农宝网”。

  网是织起来了,可要“”住村民和客户的心却费了大劲。周杰回顾说,当时九成以上村民都是“电脑盲”,几乎没一个人肯信他这一套。没什么“资源”,小村官只好从“网罗”企业老板做起,经常是一天跑七八个村居社区。他的要价是,企业一年5000元“会员费”,一个村居社区3000元“推广费”,但不少人连他免费也不搭茬。

  就在走投无路之际,附近一些乡镇农民种的大白菜严重滞销,成吨烂在地里。东陈镇尚书村庄国峰眼看着自己种的300亩美国荠菜都快开花了,再拖下去就全毁了。情急中,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到了周杰。

  “说实话,我把农灾当成了商机,敏感地意识到‘农宝网’要开张了!”周杰二话不说,拿起相机赶到现场,考察、包装、拍照,回到办公室把信息上传“农宝网”。一顿午饭的功夫,办公室订货电话不停响起。当天下午,庄国峰差点烂在农田里的10万斤荠菜竟然以每斤3元的价格全部卖光!

  滞销货通过“农宝网”卖出了“畅销菜”!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不仅抢着入“”,而且四周的企业也主动找上门来。

  但这时的周杰,却摆起了“”。

  一次,一家“南通脆饼”生产厂家打来电话,要求购买“农宝网”的产品推广服务,结果却未能如愿。这让厂家摸不着头脑:“不过是个电商而已,哪有有钱不挣的道理?”但周杰自有自己的“道理”。他说,“南通脆饼”是当地特产,很多厂家都在生产。但他们专门到那家厂子考察,发现味道不太正宗,绝不能因小失大,砸了牌子。”

  不砸牌子,更要创好牌子。就在“农宝网”在田间地头呈加速扩张之际,周杰却突然把“农宝网”搬进了如皋软件园创业中心,创建了“如皋农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宝网’起步农田,但不能满足站在农田里不知上岸。作为电商必须有现代意识,在转型中实现脱胎换骨。”搬进软件园的“农宝网”迅速吸引20多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集群加盟,他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承担起了信息采集、网站制作、视频制作、网络营销等任务,并将业务辐射到该市332个实体村,搭建形成了“农户+经纪人+网络+基地+市场”的全新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实体村与虚拟村的无缝对接。

  去年下半年,“农宝网”以天猫、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为载体,为品牌企业提供一站式电商整体运营服务,其身价也迅速跃升。“现在,企业要在‘农宝网’上做一个产品推广,‘小推’要价两万元,‘大推’则要5万元。推广好了,产品放在网上销售,还得‘抽头’销售额的3%至5%留作网站佣金。”变身电商“CEO”的周杰掰着指头向记者报账,现在的“农宝网”已发展成为带动大学生村官、农民经纪人参股创业、抱团创业的电商新平台,全国15个省市(区)11360个村(社区)、1200多家网络店铺、951类农副产品上线销售,已累计实现贸易总额3000多万元。“农宝网”作为一个地方特色品牌跻身全国知名电商企业行列,并荣获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大赛二等奖。

  本报记者陈明付奇本报通讯员马志刚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