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投身精准农业建设打造绿色食品产业 探访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永鸿样本

26.10.2016  15:34

  □ 本报记者 王开广

  十月的南京,金风送爽,天高云淡,丹桂飘香。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到处翠色欲流。放眼望去,绿色的山丘和蔚蓝的天空连接在一起。蓝天下,阳光里,薰衣草的芬芳缓缓飘逸,风情木屋在葡萄藤蔓的簇拥下展现出欧式情调。微风中,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这是《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驱车一个多小时,在巴布洛生态谷采访时欣赏到的美丽画面。

  位于南京北大门的六合区竹镇镇,因位置偏僻,村民们多年来一直守着青山绿水,过着穷日子。然而,随着巴布洛生态谷的开发,这片曾经的“穷乡僻壤”蝶变为绿色经济发展的福地。

  公司创始人开发巴布洛生态谷的初衷是希望让家人孩子吃上放心的农产品。江苏永鸿投资集团董事长胡鸿飞回忆说,原本只是做一个生态农场,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没想到纯净的田园美景,却吸引了众多游客,逐渐成为互联网+传统行业跨界融合的样本。

  江苏永鸿投资集团总裁韩宝萍告诉记者,巴布洛生态谷由江苏永鸿投资集团斥资11.5亿元打造,占地12000亩,是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和绿色健康食品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农业综合体。

  巴布洛生态谷倡导绿色出行、生态环保,坚持对山林、湖泊、湿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的保护,用“无用”甚至有害的秸秆建造秸秆恐龙,废弃的铁路木枕被用来做景观装饰或条凳,废旧的集装箱被改造成了小卖部和移动厕所,枯萎的树根用来搭建鸡窝。

  记者登录巴布洛生态谷官方网站查看关于园区介绍发现,整个生态谷分为现代旅游观光葡萄产业园、现代都市牧场科技产业园、现代农业文化体验产业园三大板块,更有东龙山、仙人山和红阳湖等山水资源,形成人文内涵丰富、景观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格局。同时以“看、玩、吃、住、购”五大特色为切入点,通过信息化、可视化、标准化精准农业建设,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食品安全体系,为市民打开绿色健康之门,并提供一个度假休闲、养生养老的理想之地。

  事实上,巴布洛生态谷还带动上百户家庭走向致富之路。今年49岁的朱宝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育有一儿一女。他告诉记者,在巴布洛生态谷开发之前,他家每亩地净收入才200元,加上外地打工的收入,勉强度日;园区开发以后,配套设施相继完善,他告别了之前脏乱差的农村,搬进了集中安置房,过上了快乐而悠闲的生活。同时,凭借养羊的技能,他在园区做起了生态牧场的主管,带领30多个员工按照规范化标准养羊,通过云存储实行追溯管理,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开发巴布洛生态谷,美化了农村,扮靓了家园,我们当地农民最受益。现在,每个月约3000元底薪,除了依靠深加工和等一会经营获得提成之外,最低年收入七八万,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还照顾了家庭。”话语间,朱宝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8月13日,《法制日报》在江苏南京与江苏永鸿投资集团签订了全面法制战略联盟合作关系。胡鸿飞在签约仪式上指出,把农业、农民、农产品建立一体化现代企业模式,曾经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如今在巴布洛看到了希望。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周边农业资源和劳动力整合,农民就业、安居、生活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农村环境保护得到了有效保障,为农业产业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

  记者注意到,从集团战略层面来说,农林牧渔是基础支柱产业,旅游是新兴支柱产业。尤其是打造主题性的教育旅游基地,走跨界融合发展之路、延伸巴布洛的产业链条等,将成为巴布洛经济学的核心。

  据介绍,下一步,永鸿集团将以“创导生态科技、开创农业未来”为愿景,紧抓“互联网+”和供给侧改革的转型机遇,积极探索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构建农业新型业态,以“互联网+”为导向,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体育等产业的有机融合,为实现多产并举、融合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