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出辛酸作文引发话题沉迷手机

30.11.2015  10:56

 

我的爸爸很爱玩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前段时间,三年级学生小希的一篇作文《爸爸看手机》成为热门话题,小希说爸爸吃饭看手机、睡觉看手机,甚至上厕所都看手机。其实,在我们身边,像小希爸爸一样,爱手机远远多于陪孩子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小学生写出辛酸作文

 

网上这篇让人辛酸的作文,出自一名三年级小学生之手。从老师贴出来的作文图片不难看到,这名小学生原本的题目是《我的爸爸》,但写到最后,孩子把作文标题改成了《爸爸看手机》。

 

我的爸爸身高一米七、头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耳朵直直的、鼻子小小的……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过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可以想见,这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小学生,观察仔细、描写生动,但这些童真的话语,却是道出了孩子内心渴望父母陪伴的真实想法。

 

据说,这名小学生的老师原本布置的作业是“写最熟悉的人”,老师坦言在看到这篇作文时,自己也被深刻触动,于是便将作文拍照上传至网络,并呼吁家长“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别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间的第三者

 

手机爸爸”并非个别现象

 

其实,在我们身边,像小希爸爸一样,生活中太过沉迷手机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蒋先生家住新江海花园,儿子在外国语上小学二年级,在家人眼里,蒋先生便是一个十足的“手机控”:吃饭看手机、睡觉看手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生活中的所有琐碎时间都在看手机,当家人提出让他少看手机时,他却振振有词地说:“白天上班已经很辛苦了,下班了当然要放松一下。”在与班里其他家长交流时,蒋先生也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娱乐的载体。现在的交流都是用微信、QQ,如果不时常看手机,总会担心错过些精彩片段。”蒋先生说。

 

不过,也有家长意识到紧盯手机并非好现象,并提前做好防范。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女士说,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尽管受到同学们影响,孩子早就吵着要买PAD,但她一直坚持没有买,家里虽然有台式电脑但一直没有安装网线。“单位里有WIFI,到家了如果有必要便开3G网络,但大多数时间,我到家便不玩手机也不玩电脑。”陈女士说,陪孩子的时间原本就少,她更愿意与孩子一起看书和玩耍。

 

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

 

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要多陪孩子阅读”总是老师们重点畅谈的话题。因为老师们都知道,现在80后、90后父母习惯了智能手机,在家庭教育中的确存在因玩手机、沉迷网络而忽略孩子的情况,最终影响亲子关系。

 

教育专家陶行知早就说过,言传不如身教,如果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得是什么样的人。当家长沉迷于手机,孩子或许会模仿家长,逐渐沉迷于电子产品中。

 

作为家长,怎么样才能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靖江心理咨询师熊亚飞说,家长与孩子相处时,应该多陪孩子阅读、散步,甚至一起去玩娱乐设施。如果有可能,还应每天花半个小时,听孩子讲他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只有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成长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