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给市委市政府写信:老了享福了,感谢苏州的养老政策!

26.01.2015  12:29

      23日上午,室外气温寒冷,在翠坊新村81栋何宝玺的家中却暖洋洋,服务人员唐小妹正细心地把电热油汀往何宝玺老伴的身边挪。何宝玺向记者回忆老两口的前半生:原来,两位老人都是航天部门的退休职工,1956年从上海前往陕西西安参加支援大西北建设工作,之后又辗转到贵州遵义,参与了当地航天部门的筹建。辛苦奔波了几十年,退休之后两位老人在苏州安享晚年。本以为终于可以享福了,生活却因为疾病带来了困扰。

      何宝玺的老伴李应仙一直坐在轮椅上不说话。他告诉记者,老伴1958年在前方建造天线厂房时,因为参加劳动导致骨关节过劳损伤,却一直没有时间去认真养病治疗,等到55岁退休时,已经无法走路。“老太婆还有冠心病和忧郁症,我身体不错,就是耳朵听不清楚了,去年4月做了一个小手术,其他方面都还算硬朗。”何宝玺说起话来一直笑呵呵,非常乐观。何宝玺说,老伴生活无法自理,所以老两口日常生活的主题就是“护理”和“自理”,由于精力不足,平时的生活只能做到“凑合而已”,偶尔想烧点好菜、把家里打扫一下等改善生活之类的想法也很难实施。

      记者了解到,老人有一儿一女在苏州工作,“孩子又要忙上班,又要忙第三代,没有时间总是扑在我们身上的。”何宝玺说。

      去年8月,吴中区居家福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让他们惊喜的是,这次带来的是一个大喜讯:根据相关政策,何宝玺老两口被列入区居家福养老服务中心的政府援助对象,将无偿享受家政便民、医疗保健、人文关怀、应急求助等各种服务内容。

      上下班都“刷码”,让老人感觉很有保障

      “我在央企工作那么久,做事喜欢有严格的标准,这方面小唐做得特别好,守秩序、守纪律。”何宝玺不停夸奖的这位“小唐”,便是老人的居家福养老服务员唐小妹。他告诉记者,每次小唐都准时到家中做事,拖地洗衣、厨房保洁、为老人洗澡……各种繁琐的家务事不需要提醒,小唐总会麻利地完成。每次做家务的间隙,她还会陪两位老人聊聊天。最让何宝玺感动的是,有一次小唐忙着干活耽误了吃午饭的时间,他主动邀请留下吃饭,却被小唐拒绝了:特别有纪律性,工作太尽责。”“

      记者在何宝玺的家中采访时发现,虽然房子老旧,却非常整洁、干净,就连厨房抽油烟机下方的集油杯里都看不到一丝油垢,看得出日常清洁工作非常仔细。在客厅的墙上,一张爱心服务卡吸引了记者注意,上面有何宝玺的基本信息、居家福养老服务内容等,此外还有一个二维码,唐小妹说,这是他们上下班签到的工具,只要用自己的手机扫描一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能收到自己当天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

      “人都要老的,能有人为我们服务、做护理,真是感激不尽。”采访中,何宝玺还“悄悄”告诉记者,这种由政府牵头的养老工作让他感觉很有保障、很安心,目前按照规定,唐小妹每两周为他们上门服务一次,等以后年纪更大了,他们想申请更多政府养老项目:付一些费用也没事,我们定心啊!”“

      每次服务都有记录,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在木渎镇的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朱惠珍正守在电脑前仔细地记录,唐小妹在何宝玺家扫描二维码“签到”之后,相关信息会立即反馈到她的电脑系统中,方便她为老人下一次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提早安排。记者进入这个养老服务平台,点开何宝玺老人的资料库,发现他和老伴的基本信息、病史、子女信息都详细记录,每次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之后都会留下更新信息。

      记者了解到,目前木渎镇的居家福养老服务站共有14名服务员,朱惠珍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他们每天的服务内容进行“总调度”:每位服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中午十二点半到下午三点半,如果被服务对象因为生病、走亲戚等原因不在家,朱惠珍要记录并及时调整上门时间。这一小小的工作也便于工作人员对独居老人的动态信息及时掌握。

      延伸阅读

      苏州已实现“虚拟养老院”全覆盖

      记者从吴中区民政部门了解到,为何宝玺老人提供服务的居家福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13年4月,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了一种创新养老服务机制、探索养老服务模式、提升老人幸福指数的新办法。据介绍,这种服务模式使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把政府的政策性养老援助标准,转化为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生活照料服务,让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了可控性。

      据悉,吴中区居家福养老服务中心包括1个养老服务管理中心、15个养老服务站,有职业化管理服务人员80余名,服务范围覆盖城区、木渎、甪直、城南、郭巷5个镇(区、街道)68个社区,纳入服务的老人1233户1852人。试运行至今,共完成援助服务工单22020张,为20469户政府援助老人家庭提供周期性生活照料服务。记者注意到,由于每次服务信息都会被纳入系统,根据系统统计分析后发现老人服务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因此除了常规性家庭保洁外,还增加了看护病人、洗头理发、扦脚修甲等多元化服务。

      而在苏州全市范围内,这种虚拟养老方式已经实现全覆盖。苏州是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比其它省市早10余年。目前苏州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59.2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4.1%。随着“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增多,家庭单独承担养老遭遇挑战,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破解难题的根本出路之一。而据民政部门对老人养老意愿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希望在家养老。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市养老服务工作体系框架逐渐完善:加快拓展机构养老,目前有各类养老机构221家、总床位57915张;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全市建有日间照料中心366家,助餐点623家;推进居家养老,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引进科学管理,通过专业服务人员,把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以标准化、个性化提供会员制老年人,目前已开通“虚拟养老院”13家,实现全市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