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了哪些关键信息

10.03.2017  10:08

      近年来有关养老和老龄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前所未有的重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做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

      历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无疑都是头号焦点。所谓“大国方略”,关涉经济社会发展、广大人民福祉,自然从上到下备受关注。中央政府治国理政的方向、眼光、战略、目标都凝聚在一份不足2万字的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报告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定调,并指明方向和路标。养老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专门论述。2017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又释放了哪些高能信号?

      ★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激发社会力量的发展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部分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2016年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李克强总理总结2016年工作时,提到“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其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一批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举措。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随后列举的一系列举措中就明确提出“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可见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与国家整体深化改革,激发社会力量作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是密不可分的。

      ★直面难题:

      良好开局中看到困难和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16年实现良好开局的同时,也重点提到了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中国养老服务业起步较晚,规模和能力不足,总体发展水平滞后。2013年国务院发布35号文件之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养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资金筹措困难,缺少政策性优惠措施,优惠政策落地难,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有力的行业监管机构,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力度不够,养老服务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可以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出台,正是基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实考量,既肯定行业发展成效的基本事实,又直面行业壁垒症结。放管服改革立足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事关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前景,既考验政府的规划力、执行力,也考验着整个行业、产业链条上下的无数机构、组织、企业。

      ★主攻供给侧改革:

      行业面临艰难的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在规划2017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

      报告在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部署上提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

      从“化蛹成蝶”“壮士断腕”“披荆斩棘”三个词汇的运用上就能体会转型升级的艰难。以养老服务投资项目的审批报建为例,《通知》明确了审批流程整合为项目审批(或项目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4个阶段,由发改、国土、规划、住建四个部门分别牵头负责,打破部门界限,压减和理顺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由单个部门统一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公布审批结果。要高效实现这样的审批,政府部门之间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理顺程序,部门衔接,确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

      为了保证改革的成效,报告提出了: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最终目的是,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提升服务质量: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关于提高服务质量,报告在“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21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等工作。涉及养老,提到“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要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思路,尽快在养老院服务质量上有个明显改善,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坚决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虐老行为。”

      可见,对于当前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问题,已经从国家全局高度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民政部在今年2月专门成立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办公室,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旨在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的专项行动。其中养老机构信息数据直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检查等工作已经着手启动。

      ★放管服改革的落脚点:

      改善民生、有效增进人民福祉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政府工作报告在“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明确提出: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该办能办的实事要竭力办好,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要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关心帮助孤寡老人。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县级政府要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切实做好托底工作,使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

      “为政之要”高度概括了党和国家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任何一项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养老服务业的放管服改革同样如此。放和管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放——管——服环环相扣,放开市场,加强管理,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服务质量。从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来看,只有服务质量真正提高了,需求侧的内需释放才能更见成效,才能实现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谈到的“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