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意见》

07.07.2016  17:59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苏政发〔2016〕24号)精神,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近日,徐州市政府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意见的通知》(徐政办发〔2016〕90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了主要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产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80%、90%、95%、70%、80%以上。

意见》明确了七大主攻方向:(一)着力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大水稻机械化插秧及育秧技术的推广力度,开展钵体苗机械化移栽技术试验示范。(二)大力提升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重点恢复提升机械化播种水平,推广小麦精少量播种、宽幅播种等技术,开展机械化开沟作业,确保“三沟”配套,提高抗旱排涝能力。推广小麦高留茬收获技术,提高机收效率,减少粮食损失。(三)巩固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免耕机械化播种集成技术,提高玉米抗旱、抗倒伏能力;普及应用精量播种、施肥等复合式作业技术。(四)加快提升粮食烘干能力。坚持收储烘干与产地烘干同步推进。产地烘干重点推广节能、环保型的低温循环式烘干机。到2020年全市烘干机保有量不低于6000标准台(以批处理量10t循环式粮食烘干机为配置标准台),粮食产地机械化烘干能力达到50%,总能力达到70%以上。(五)增强高效植保机械化服务能力。重点发展高效植保、飞防植保、精准施肥植保机械化技术,加快推广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飞机和专用施肥施药等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六)有效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按照“夏季为主,秋季适度”原则,不断创新还田路线,优化机具配置,科学合理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大力推广小麦高留茬收获+秸秆粉碎技术。(七)大力开展土地保护性耕作。到2020年,全市土壤深松机械达4000台以上,农业部认定的246万亩适宜深松的土地实施一轮深松作业。

意见》明确了四大重点工作:一是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装备水平;二是健立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示范县创建活动,探索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机具配套及服务机制;三是大力发展农机新型服务主体。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四是努力改善全程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意见》要求各县区、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一)强化政策扶持。各级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粮食种植、产地烘干、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二)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将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推进;要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实施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三)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服务网络,落实市、县、镇、村四级推广机构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技术推广有序开展。(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通过各种媒介载体,开展广泛宣传。(五)加大督查考核。各地要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纳入当地农业综合考核体系,制定绩效目标,明确时序节点、注重过程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