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塘革命烈士陵园烈士遗骸被迁葬 51年前的墓碑被遗弃

06.11.2015  12:58

  中国江苏网11月6日讯(陈炜)“六塘小学斜对面的六塘革命烈士陵园内的40余位烈士墓地被人平整种上了小麦与蔬菜,如今整个陵园旧址内一片狼藉,51年前树立的烈士墓碑也被遗弃在陵园空地无人管理了。”日前,灌南县李集乡六塘村部分村民不断向本报热线反映,四五年前,六塘革命烈士陵园内安葬的40余名烈士遗骸被集中迁葬县革命烈士陵园以后,51年前当地政府树立的烈士墓碑被遗弃了,至今无相关部门对烈士墓碑进行保护。

  记者调查

  烈士陵园已荒废

  11月4日上午,记者专程赶往六塘村进行实地探访。记者走近原六塘乡敬老院的大门处,就看见了在院内树立的数棵柏树,这儿曾是一处革命烈士陵园。

  记者进入院内发现,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院子的西南方位,面积在300余平方米左右,原砌筑烈士墓的石块与砖块覆盖在大部分墓地上面,显得十分凌乱。原墓地上面长满了杂草,墓地东边与北边的空地如今被人种上小麦与各种蔬菜。北面10余米处的小麦地里斜躺着一块烈士墓碑。据村民介绍,这块石碑是1964年中共六塘乡委员会为无名烈士树立的纪念碑,这块石碑被遗弃在此有四五年时间了,至今无人进行保护与管理。记者在烈士碑前看到,由于石碑是朝下斜躺着放置的,无法看清石碑正面的碑文内容,记者蹲下来观察,只能看到石碑上面的五角星图案,右边上方有几个模糊的字迹,很难看清墓碑上的文字内容。

  几位村民告诉记者说,该陵园内安葬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涟水战役中牺牲的44位无名烈士的遗骸。1964年六塘乡政府为牺牲的烈士们建了砖石砌筑的烈士塚,并在烈士塚前树立了一块纪念碑。烈士碑上面是一个大的红五角星图案,石碑的中间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隶书大字,还有“中共六塘乡委员会1964年立”等字样。一位60多岁的胡姓村民说,他小的时候,每逢清明节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来陵园祭扫革命烈士。村民们希望民政等部门能够尽快在陵园旧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对陵园旧址加以管理,采取措施保护51年树立的烈士墓碑,不能让革命文物轻易毁掉,不管怎么说石碑是对烈士英灵的一种尊重,石碑也是一件十分难得的革命历史实物,更是一种历史见证。

  民政部门

  将妥善安置烈士碑

  上午11时许,就原六塘乡革命烈士陵园的烈士墓碑如何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灌南县李集乡、灌南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有关人士。据李集乡民政助理王成义介绍,2010年全省实施慰烈工程以后,该乡民政部门按照省里要求将安葬在六塘革命烈士陵园内的44名无名烈士遗骸集中迁葬县革命烈士陵园,同时由李集乡秦庄迁葬过的10余位散葬的烈士遗骸也全部在烈士家属的见证下集中迁葬。当时考虑到新建的烈士墓都是统一规划的,并统一重新制作烈士墓碑,原树立在烈士塚前的墓碑就没有一同迁移。去年,乡民政部门按照省里要求,对迁葬后的墓地进行平整,恢复陵园土地的原来用途,民政在平整墓地,使用挖掘机拆除烈士塚墙体之前,先把烈士墓碑移到了北面的空地存放。当着记者的面,王助理把烈士墓碑亟须保护的有关情况向县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王会楼进行了汇报,王主任在电话里回复说,烈士墓碑是绝不允许破坏的,因为县革命烈士陵园没有合适的地方安放墓碑,他建议墓碑最好原地深埋保护,待需要时再挖掘出来使用。

  上午11时40分许,在王会楼主任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灌南县革命烈士陵园慰烈工程墓区,并在最东边的第五排找到了由六塘革命烈士陵园迁来的烈士墓。烈士墓碑上刻着:“四十四烈士之墓,杨腾云等44位烈士,1946年7月涟水保卫战牺牲,迁于原六塘乡。2010年清明。”王主任说,墓碑上的文字内容全部是按照原烈士碑上的内容重新刻制的,44位烈士遗骸无一遗漏全部迁葬过来了。

  王主任解释说,由于各乡镇境内的革命烈士陵园及烈士墓,都是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与保护的。他会通知李集乡有关部门做好烈士墓碑的保护工作,尽快找个合适地方安置保护烈士墓碑的,烈士墓碑也不可能破坏的,希望村民们不要担心。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