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留左吹打乐”源于汉代军乐

19.11.2015  16:13

  乐器中有面直径2.2米的“金陵第一鼓

  “留左吹打乐”演出现场。(资料曾胜利提供)

  “留左吹打乐”第六代传承人曾先文。

  

  汉唐时期,在南京市六合区留左的土地上,曾驻守过各个朝代的将领。发祥于这个地区的留左吹打乐,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屯兵驻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江南时报记者从六合区第二文化馆了解到,“留左吹打乐”原来叫“留左大鼓”,最早起源于汉代驻军军乐战鼓。从其诞生传承发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7年,留左吹打乐(留左大鼓)作为传统音乐,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南时报记者程岚岚

  传承

  第七代传人辞职承父亲衣钵

  在六合区第二文化馆馆长方玉翠的引荐下,记者联系上了“留左吹打乐”第六代传承人曾先文的儿子曾胜利。曾胜利告诉记者,他原来在当地的商业部门工作,并没有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留左大鼓。“2002年,父亲为了把‘留左大鼓’传承下去,要成立‘南京留左大鼓表演团’的时候,我知道他一个人力量有限,为了圆父亲的梦想,我辞职加入了他的团队。

  得益于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曾胜利清楚地知道,要想让“南京留左大鼓表演团”走得更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补贴,而是要真正的走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有生命力。于是,利用自己的所长,曾胜利主动承担起了团队繁杂的后勤工作,并负责团队“”出去的艰巨使命。为此,虽然他自己也会留左大鼓,却把申报传承人的机会让给了团队里的一名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失之交臂。

  “现在‘留左大鼓’的市级非遗传承人除了那名队员外,还有我二叔。”曾胜利对记者说道。目前,曾胜利带的“南京留左大鼓表演团”13年来已经走过中国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大部分城市,为观众带来1000多场演出,上百万的观众看过他们的表演。虽然目前团里有46人,但这些年来从团里进进出出的团员已经超过300人,这些人无论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团队,他们都在团队里学到了“留左吹打乐”的相关技艺。

  据介绍,目前“留左吹打乐”的保留曲目包括8面梅花锣敲奏的欢乐、明快的民歌《茉莉花》;融合鼓棒相加的各种打击技巧表演的《龙狮会》、《一网盖》;还有无数舞龙、舞狮、旱船、鲤鱼灯等组合表演。所到之处,掌声雷动。

  历史

  千年前,留左大鼓诞生于军民互动

  方玉翠告诉记者,由于地处江北要道,留左自古驻军,其间与当地百姓拥爱互助,结成鱼水之情。军营凡出征、凯旋、调防及节日喜庆,百姓均自发组织起来奏乐提灯到军营慰问。每次百姓们一来,军营中便大小战鼓齐鸣,以表谢意。久而久之,那些表达军民鱼水情的隆隆战鼓,通过军乐与民乐的糅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固定乐律、独特风格的完整的乐曲,这便是流传至今的留左打击乐《大曲》和《小曲》。留左大鼓也慢慢成形。“明清以后管弦乐加入,留左大鼓又出现了新的面貌,民歌民调融为一体,通称‘留左吹奏乐’。

  据介绍,留左吹打乐共分10曲,118件打击乐器在全曲中轮番演奏,特别是26只鼓中有一面直径2.2米、高1.8米、重340公斤的大鼓,被称为“金陵第一鼓”。留左大鼓一声响,鼓、锣、钹齐奏,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万马厮杀,排山倒海。“根据留左当地的语言习惯,留左大鼓发音更响亮具有穿透力,四字短语简洁通俗。”曾于2006年参与“留左大鼓”申遗工作的方玉翠介绍,“留左大鼓”在其诞生发展的1000多年里,除了“文革”期间被禁演,一直在长芦地区生生不息地流传着。每逢赶庙会、节庆假日、红白喜事,人们总是用“留左大鼓”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但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原因,留左吹打乐一度濒临失传。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07年经六合区第二文化馆申报,“留左大鼓”当时被省市专家更名为“留左吹打乐”。“专家认为‘留左吹打乐’这一名称更能体现这一非遗项目的内容,因为它包含的内容更广泛:包含了大曲即鼓乐和小曲即吹奏乐。”方玉翠说。同年,“留左吹打乐”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原生态的打击乐曲谱有《点将上位》、《杀四门》、《单枪》、《双枪》、《三锤半》、《三波子》、《迎军归》等。如今,当象征南京市市花的48面梅花锣敲打出六合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时,曲乐婉约动听、欢快愉悦。

  现状

  已成为南京民间文化的金字招牌

  “留左吹打乐”的申遗和传承,离不开其第六代传承人曾先文的努力。已经去世的“留左吹打乐”第六代传承人曾先文,曾担任长芦街道文化站站长和文体中心主任多年,从事民间艺术的保护与挖掘30余年。“他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着手恢复‘留左吹打乐’。”方玉翠介绍。

  2002年,为了让曲谱已经残留不全的留左大鼓继续传承下来,曾先文个人筹款购置了各种乐器,邀请专家编排曲谱、招募农民表演队员,成立“南京留左大鼓表演团”,成功保护并传承了长芦地区最富特色的民间音乐表演项目“留左大鼓”,并享誉省内外。在曾先文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南京留左大鼓表演团”成立之初,就获奖无数:

  2002年10月,荣获南京市文化局举办的“南京广场民间特色表演团队大赛”金奖;2003年12月,荣获“第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铜奖;2007年5月,荣获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市舞蹈家协会、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南京市民歌民舞大赛”金奖;2007年3月,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11月获“江苏省第九届五星工程奖”银奖;2011年6月荣获全国庆祝建党90周年鼓舞鼓乐展演金奖;2011年12月荣获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11年12月,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鼓舞鼓乐”奖……

  如今,“留左吹打乐”已经成为南京市民间文化的金字招牌,成为六合区一张非遗保护文化名片。在方玉翠看来,“留左吹打乐”是古代军民共同创作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忆,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反映出军人的忠诚、勇敢和民间老百姓朴素、勤劳的混合性的品格、情趣,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象征。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