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一产”带动“三产”现代农业发展散发着“茉莉清芬”

20.03.2015  13:59

  中国江苏网3月20日讯(记者 王千榕)南京六合古称棠邑,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的雨花石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在14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4.5万农户生活得咋样,93.86万亩耕地、51.88万亩林地、16.74万亩养殖水面经营得咋样,这些都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其现状密切相关。六合区以“一产”带“三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推动农业增效更强、农民增收更富、农村增彩更美,正努力走出一条以园区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区农业局局长韦俊生如数家珍般地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省级、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巴布洛生态谷、桃花岛、钱仓葵园等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茶香平山、大泉人家、长江渔村、石林画苑、雨花石坊、茉莉花乡等成为休闲农业的“六朵茉莉”……

   规模化种田+农业机械化:让农民成为一份体面的职业

  “2014年我个人农业种田纯收入87万元,加上个人农机作业服务纯收入16万元,全年总纯收入达到了103万元。种田使我成为当地的富裕户,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在六合区马鞍街道康农合作社,记者见到了这个名叫干凤峰的少壮派农民。1996年高中毕业后,干凤峰就一直在家乡从事农机服务和农业生产,现为康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凤峰家庭农场经营主。

  干凤峰的农机服务是从1台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单打独斗起步的。2009年,他牵头组建了康农农机合作社,短短六年时间,社员已从当初的6名农机手发展到目前的103人,现有收割机12台、插秧机9台、大中型拖拉机38台,农机总资产达780万元。近年来,合作社通过推广应用条播机、开沟机、撒肥机、植保机、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捡拾打捆机等各类新型农业机械及技术,带动马鞍街道水稻、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2013年被省农机局评定为全省五星级农机示范社。

  农民插秧再也不要饱受弯腰之苦了。2013年,康农合作社投资31万元建成了占地5亩的连栋温室育秧中心,帮助13户水稻种植大户以及周边200多个农户代育水稻秧苗,不仅大大减少了以往露天育秧导致坏秧的风险,降低了育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插秧效率,7000亩秧苗全部由合作社提供机械化作业,插秧机作业效率是人工的50多倍。

  康农合作社还与马鞍街道城西、郭营、大营、勤丰、鞍山等五个村社签订了还田作业合同,统一开展稻、麦秸秆还田作业,作业量达到24000亩次,实现了“一举三得”。干凤峰说,“一得”是环保,先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再用还田机深埋秸秆,避免了秸秆焚烧对空气的污染;“二得”是降耗,亩还田秸秆450公斤,相当于施钾肥7公斤,按每公斤1.5元计,共节省化肥生产成本投入25万元;“三得”是增产,秸秆还田一般能促进粮食增产5%以上,若以稻麦两季平均每亩年产量800公斤、粮食价格2.4元/公斤计算,实现粮食总增收约96万元。

  2013年,干凤峰又成立了凤峰家庭农场。其所承包的870亩农田,从耕作、种植、田管到收获,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平时我可以穿西服、皮鞋下田作业”,“种田时开着小汽车或面包车到田头”,干凤峰很自豪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