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个月办理公证60余万件 为困难群体减免收费300余万元

01.11.2015  13:09

  中国江苏网11月1日讯(通讯员 李志江 张全连 记者 米格)今日上午,2015年度“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和“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提名奖”揭晓。记者从江苏省司法厅获悉,江苏公证机构今年已办理公证事项60余万件,其中为弱势群体、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免费办证15000余件,减免收费300余万元。

  据介绍,南京市南京公证处选送的为电子签约提供可靠法律保障、南京市公证协会选送的为“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处理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常州市公证处选送的帮九旬老人归乡等被评为“十大公证案例” (详见《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评选候选案例汇编》)。

  据了解,这次获选的“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和“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提名奖”,是在江苏13个省辖市公证协会推荐选送的44篇公证案例的基础上,公开征求评委意见,经专家认真评审确定通过。

  今年以来,江苏公证机构对照《江苏省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积极改善硬件基础设施,优化服务窗口环境,完善人财物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有力提高了办证质量。截止10月份,江苏已有92%的公证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

  江苏公证行业本着“让公证服务群众,让群众了解公证”的服务理念,出台《江苏省公证服务标准》。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突破口,加大公证惠民力度,在劳动关系、财产继承、社会保险、伤残人士权益保障等民生领域方面出台了9项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举措。

  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探索“互联网+”公证服务模式,开发应用了公证在线受理平台,拓展服务空间和时间维度,大力推广公证事项网上办理,使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公证服务。结合行业特点,突出服务主题,积极参与“法润江苏”法律服务系列活动。

  深入推进公证法律服务全覆盖建设,积极在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以及各类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公证联系点,基本实现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的公证法律服务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深入企业、乡镇、街道、社区、市民广场等地,深入开展“公证暖心五项行动”。坚持推行服务承诺、周末固定值班、上门办证等便民服务举措。深入开展“公证助残月”、“公证敬老月”、“公证开放日”、“公证宣传日”和“公益服务周”等为民服务专项活动,做到群众的利益与需求在哪里,公证处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扩大了公证工作的影响力和群众对公证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记者获悉,今年1月至10月中旬,江苏共办理公证事项60余万件,落实走访企业10000余家,针对企业开展特色业务或定制业务近万件,参与沿海开发、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论证350余次,为小微企业免费办理公证事项13000余件。举办广场咨询100余场次,接待咨询20000余人次,发放资料80000余份,减免收费50余万元,为弱势群体、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免费办证15000余件,减免收费300余万元。

  附: 江苏省十大公证案例评选候选案例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