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家公祭日警报发令人 已经坚持11年

14.12.2015  08:44
南京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书记刘宗义 
  现代快报记者 马晶晶 摄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南京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书记刘宗义   现代快报记者 马晶晶 摄

  昨天上午9:55,南京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书记刘宗义拨通市人防警报控制中心电话:“指挥所,倒计时准备!”10:00,“指挥所准备!”10:01,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内警报声响起的同时,他向指挥所发出“”的指令。瞬间,南京城鸣响警报声,街头汽车也开始鸣笛。

  从2004年开始,每一年的12月13日,刘宗义和他的同事们都在纪念馆内向全城发出警报信号,11年来从未间断。

  现代快报记者 赵丹丹

    背后:短短几分钟,需要很多人付出

  国家公祭仪式昨天10点举行。早晨7点,刘宗义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进入纪念馆内。南京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在这里设有一间警报控制机房,4个人专门负责将警报信号传输到人防警报控制中心,再由控制中心无线控制全城警报器鸣响。

  “江东门纪念馆内的警报声是通过音响系统播放的,在全城最先响起,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我们通过有线电话通知控制中心,那里的工作人员会无线控制全城的警报声同时响起,做到整齐统一。1分钟后,控制中心再发出中断指令,警报声结束。”刘宗义说,别看警报从准备到响起的全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很多工作都要做在事前的。

  刘宗义说,在国家公祭日前,南京全城数百只警报器都要排查一遍,看是否完好。纪念馆内更要提前检查各种电路,确保万无一失。由于公祭日警报声时长一分钟,是截取了空袭警报中的一段,因此各个警报器安放点还要有专人看守,防止警报器没有响,好及时手动拉响;或是一分钟后,警报器没有收到指令中断,需要及时断电。“很多人在幕后默默工作,才有了每一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那凄厉、震撼人心的警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