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环保”:问君能有几多“尴尬”和“作为”
空气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每个人都是污染者,也是污染的受害者。”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作为一个公民,如何以身作则从点滴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又是爆竹声声、雾霾沉沉之时,关于“公民环保”的话题,在两会代表委员和网民中引起热议。
夏收夏种时节,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地农民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农户告诉记者,现在水稻种植面积很大,而水稻剩余秸秆利用率很低,基本没什么用,要粉碎还没有专门的机械,人工外运成本又太高,虽然知道会有污染但焚烧也是无奈的选择。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秸秆利用政策,但企业收购的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高,一些企业入不敷出,陷入关停边缘。农民听说有企业回收,但是见不到企业上门,只能自行处理。
网民“邱丫丫”说,自己想要绿色消费,但有时候无法核实真假,感觉是在花冤枉钱。去年7月,天津市消费者协会选择了蔬菜开展比较试验,结果让人意外,经认证的有机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品牌小包装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有的指标检测结果并没有质量优势。
近年来关于“有机蔬菜”“品牌蔬菜”等名不符实的现象在多地均不同程度存在:山东曾发生“有机蔬菜使用违禁农药”情况;广州某大型有机蔬菜配送商实际上并没有拿到“有机认证”;大连一家知名公司从菜市场低价购买蔬菜自行贴上有机标签,转手在超市高价出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济师鲁贵卿认为,对于公民的绿色环保行动,国家在政策上应该引导和鼓励,对于商家的欺诈行为进行规范和纠正。
公共配套不足“骑行族”难上路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潮洪平时骑自行车上下班,由于自行车道经常被“挤压”,有时候骑着骑着就追到了汽车屁股后面。
“我经常被一股尾气喷得满脸都是,很呛鼻子,这才意识到,再骑就追尾了,现在我冬天都是坐公交,不敢骑车了。”周潮洪说。
虽然城市里的汽车道路越来越宽,而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却越来越窄。去年10月,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一条宽度不足70厘米的自行车道引发关注,被网民戏称为“走钢丝”。无独有偶,有网友在西安市未央路发现了一条距离人行道台阶仅有10厘米左右的自行车道,并调侃称这是“世界上最窄的自行车道”。
一些“骑行族”告诉记者,自己想骑车出去,但经常找不到地方停自行车。放在路边第一干扰交通秩序,第二风吹雨淋也不安全。
多年致力于环保事业的珠海市政协委员陈利浩为打破电动车推广的屏障,自筹百万资金建造了珠海首个超级充电站:车辆只需充电半小时,就能够续航行驶300公里以上。目前,该电站只能为特斯拉车主提供免费服务,陈利浩希望,随着电动车配套设备的完善,充电设备互通的壁垒能够尽快取得突破。
微小行动可汇聚成环保大作为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说,治污环保,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共同的努力,“在政府责无旁贷地扛起大梁的时候,个人层面同样也需要积极作为,比如倡导使用绿色能源、日常尽量绿色出行等,这些都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
“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说:“每个人的动作都可能使脆弱的环境恶化,要做好对个人、企业、社会的教育,环保行动每个人都应该去做,每个人都多做一点点。”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表示,乘坐电梯宜倡导“就近”原则。“去8楼,如果有人按了7楼或者9楼,我一般都是爬一层或者下一层,这样做的人多了,节约的能源不可小视。”
“有的房间里一个灯就够了,没有必要搞一大片灯。”鲁贵卿说:“每个人都注意少消耗能源,浪费和污染少了,环境就好了。”
全国人大代表、原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改善环境从我做起,个人观念和心态都要调整,过去几公里出去买点东西都要开车,现在空气质量一般的状况下,大家应该认识到,开车对环境会有影响,尽量选择环保出行,治理雾霾,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采写:程士华刘兆权魏梦佳)(记者李惊亚李鲲孔祥鑫)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