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可不随父母姓选择其他姓氏 南京已可办理

28.10.2014  11:35

        “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同时有正当理由的也可选取其他姓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昨天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向会议作民法、婚姻法有关条款解释(草案)的说明,解释(草案)中就有关于公民选取姓氏的新规定。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公安机关在办理新生儿户口申报及公民改名时,已经不囿于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只要有正当理由,公民可自由选择自己的姓氏。不过,这类需求并不大,很多家长选取的其他姓氏,往往也是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草案:有正当理由,将可选其他姓氏

        在昨天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作民法、婚姻法有关条款解释(草案)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解释(草案)中,对于公民行使姓名权有了新的规定。

        解释(草案)内容包括: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公民行使姓名权,还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择姓氏: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有其他正当理由。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的姓氏我做主”?对此,信春鹰表示,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公民选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实践中,有一些公民因回复祖姓、由他人抚养等原因,在父姓、母姓之外选取姓氏。考虑到社会实际情况,解释(草案)明确了公民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选取其他姓氏。

        南京已可办理,未成年人需父母同意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虽然“我的姓氏我做主”还是首次被法律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南京公安机关已经可以办理了。

        “我们玄武警方办理过多个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的户籍申报及改名。”南京玄武公安分局人口管理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只要父母同意,并写下承诺书或做个公证,就可以给孩子选个其他姓氏,而成年人改姓的话,原则上只要有正当理由,并且写下承诺书或进行公证后,就可改姓,无需父母同意。

        该负责人介绍,玄武区每年都会遇到两三个有这类需求的人,从和江苏省内兄弟单位交流来看,这种不随父姓不随母姓的需求并不大,绝大部分办理这一业务的是为了回复祖姓。

        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子女,为了平衡家庭关系,将父母的姓氏叠加在一起组成新的复姓。“当然,也有一些纯粹是异想天开的姓氏,有些父母觉得有意思,就采用了。”该负责人说。

        现在的孩子仍以随父姓为主流

        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上升,人们观念的变化,跟随母姓的现象渐渐多了起来,而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推行,不少家庭都会让二宝随母姓。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警方了解到,从申报户口的情况来看,目前仍以随父姓为主流。“现在有不少两个孩子的家庭,往往会让他们分别随父姓随母姓。”民警说,随母姓和个性化姓氏还是比较少见的。

        同时,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虽然“我的姓氏我做主”,但还是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比如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繁体字、自造字、网络字等都是不可以作为姓氏申报的。另外,随意申报姓名或更改姓名,可能给孩子以后的成长、生活带来麻烦。比如办理出国手续,有些需要提供出生证,如果姓名不同很可能带来不便;而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和父母的姓氏不一样,也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惹来非议,比如会被周围的小朋友猜疑,“你怎么跟爸爸妈妈不是一个姓呢?

        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玄武警方的协助下,梳理出几种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的情况,主要分为认祖归宗型、家庭平衡型、报答恩情型和异想天开型。

        认祖归宗型

        孩子要跟入赘的曾祖父姓

        南京市民张先生为孩子报户口,希望儿子姓杨。民警查阅户籍资料发现,张先生的妻子姓朱,夫妻俩和杨姓都不沾边。“为什么孩子要姓一个和你们夫妇不相干的姓呢?”民警很是诧异。

        张先生说,杨姓并非和他没有关系,这是他祖父即孩子曾祖父的姓氏。原来,张先生的祖父当年是入赘到张家的,所以张先生和父亲一直都沿用奶奶的“张姓”,现在他想让孩子恢复祖父的“杨姓”。

        对于这一要求,民警让张先生夫妻写下承诺书,证明他们都同意孩子姓杨,然后为孩子办理了上户口手续。

        家庭平衡型

        父母姓氏组成新复姓

        陈先生和妻子杨女士都是独生子女。杨女士怀孕后,一家人就为孩子跟谁姓犯了愁。按理说,孩子一般都是随父姓,但杨女士认为,孩子自己也有份,为什么不能跟自己姓。孩子跟妻子姓,陈先生倒是无所谓,但他的父母不同意。

        左思右想,夫妻俩想到一个办法,给孩子定下的姓氏就叫“陈杨”,而且在名字里还摘取了双方老家地名中的字。对于这个名字,两家老人都表示满意。

        民警听了夫妻俩给出的理由后,表示理解,并马上为他们办理了上户口手续。

        报答恩情型

        一直跟着姑父生活,她改随姑父姓

        前两天,一位20岁的姑娘来到玄武公安分局办证中心,要求改姓。姑娘本姓王,想改成姓周,而这个姓既不是她母亲的姓,也不是父亲的姓。民警查看其户籍资料发现,周姓也不是王姑娘任何直系亲属的姓氏,那么她为什么要改姓呢?

        原来,王姑娘是外地人,但从上学开始就来到了南京,一直跟着姑姑一家生活。十多年来,她反倒和自己的父母生分了。现在,她已经大学毕业,并找到了工作,她觉得自己应该报答姑姑一家的养育之恩,于是想改成随姑父姓。

        目前,警方已为王姑娘办理了改姓手续。

        异想天开型

        心血来潮,给孩子改成歌名

        民警介绍,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改姓类型外,还有父母突发奇想,给孩子起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姓。

        前不久,南京警方就接到过一对夫妻要为孩子改名,而他们的改名理由是,孩子特别喜欢一首歌,要将名字改成歌名。但因为歌名比较长,他们最终给孩子选取的名字为这首歌的前三个字。这对夫妻表示,给孩子起这样一个名字比较有意义,也让孩子显得比较独特。

        在他们的坚持下,警方为这个孩子办理了改名手续。(陶维洲)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