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赵庆的义工之路

31.01.2015  01:44

  赵庆在开展的圆梦助学活动中,与孩子们结成了朋友。 

  

  央视网特稿(记者  李文学)参与慈善,快乐并快乐着。 

  

  这种快乐,36岁的义工赵庆体验了14年,并仍在享受着。这些年来,他自掏腰包10余万元,行程近2万里,奔波于各地参加和组织公益活动。 

  

  他还有一个角色,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文联主席、文明办副主任。8年前他牵头成立的义工联盟,已经发展到近3万人,开展了数百次公益活动。 

  

  让这两个角色紧密相连的,就是——爱。 

  

  顶着非议努力前行 

  

东北义工联盟的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赵庆的志愿服务之路源于他的敬业、乐业。 

  

  从2000年毕业进入兰西县委宣传部后,他就开始用手中的笔,呼唤社会关爱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几乎每个月的工资都捐给了贫困学生当学费”。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他在工作中逐步体会到,要真正把精神文明工作做好,不仅要用语言、文字进行宣传教育,更要身体力行,这样才能让知恩、感恩、报恩之心深入人心。 

  

  2006年,义工丛飞的事迹感染了他,使他萌发了团结社会爱心人士做公益事业的想法。同年5月,他发起成立了东北义工联盟(后改名为阳光志愿者协会)。 

  

  工作还没开展,非议就扑面而来:“现在的社会有几个人会跟着你奉献,你这么年轻还是多做点正事吧。”、“搭时间、搭钱,你有病吧,别耽误了前程。”、“你是不是图个啥啊?” 

  

  义工联盟第一次组织的募捐也受到了冷落。为帮助一名白血病患儿,赵庆在哈尔滨跑了14家企业,一分钱也没筹到。无奈之下,他召集所有义工上街,也只募捐到了2000多元。 

  

  面对非议和冷落,赵庆没做过多解释,而是加倍努力工作,各项业务指标均超额完成,在单位干部考核中也名列前茅。受他的影响,很多人加入了他的义工队伍。 

  

  资助千余贫困学生 

  

  为那些积极学习的孩子扫清前行路上的障碍,是义工联盟志愿者的愿望。 

  

  为了准确掌握贫困学生家庭和学习状况,赵庆业余时间带着志愿者多方搜集信息,深入每个家庭去做调查。有些偏远地区因为不通车,他们一走就是几里、几十里。夏天一身泥,冬天满脸霜。 

  

  肇东市孤儿蒙欣,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艰难度日。赵庆和志愿者送去了助学金和衣物,后来又送去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蒙欣不用再走远路上学了,他搂着车直哭,在路上崴了脚的赵庆也流下了眼泪。 

  

  兰西县一中的闫鹤亭,父母去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放学后要到各班级捡废品卖钱。赵庆先后为孩子筹集助学金5500元,衣物、鞋、文具100余件。2011年,闫鹤亭考入了沈阳理工大学。 

  

  闫鹤亭第一学期就拿了一等奖学金,赵庆想再给他捐学费时,他说,“赵叔,我现在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了,把这些钱捐给更需要的人吧!”受赵庆等人影响,现在闫鹤亭在大学里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赵庆和志愿者们共集中开展了18次“圆梦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30余万元,筹集了价值200余万元的米、面、衣物、被褥、文具、书籍等物资,受益的贫困学生近1000人次。 

  

  2009年,为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赵庆又成立了东北义工联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会,开设了学生课堂和家长课堂,已开展义务讲座200场次,免费发放德育教材近10万册、光碟2000余套。 

  

  时刻关爱弱势群体 

  

  只要是需要爱的群体,都是赵庆和志愿者们所关注的。 

  

  赵庆和志愿者们曾在哈尔滨为白血病大学生马琳进行过募捐,当时绥化的一些志愿者也闻讯赶来捐款。当一名10岁的孩子把100元钱投进箱里时,人们被深深感动了,随后纷纷捐款。 

  

  虽然最后没能留住马琳,但马琳临走前让妈妈代发的短信,让赵庆永远难忘:真心感谢你们!如果有来生,我要亲自回报你们这些好心人,加入到你们的爱心行列中,无私奉献,感恩的心永存! 

  

  通过志愿者们的呼吁,四个白血病孩子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帮助。 

  

  赵庆还经常带领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说话,为老人洗脚,带老人到户外遛弯,逢年过节还会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每当离开时,老人们都会站在门口目送许久。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服务老人,他组织百名志愿者与百名空巢老人对接,帮助打扫卫生、做饭。大年三十时,有的志愿者还去陪空巢老人过年。 

  

  2007年,为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健康援助,赵庆又组建了东北义工联盟健康援助服务队,邀请医院和医疗专家加入,在各地和各个社区开展健康援助活动,目前已为近2万人进行了义诊。 

  

  2012年,赵庆又筹资近50万元,建立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老年服务中心,内设活动室、图书室、日间照料室、爱心超市、医护室、餐厅等,对100名留守儿童和200多名老人提供服务和日间照料。 

  

  言行带动爱心传递 

  

  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这让赵庆和志愿者们干劲十足。 

  

  李强,自2006年起就和赵庆一起开展公益活动,在这过程中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可他依然微笑着为别人的健康奔波,累计参与组织各类大型健康援助活动50余次。 

  

  2009年11月,李强不幸逝世。就在逝世前他还和赵庆一同组织60余名专家深入到绥化市青冈县进行义诊。 

  

  他曾对赵庆说:“我今生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再和你一起做志愿者了,虽然我患了重病,但这几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日子。” 

  

  80多岁高龄的志愿者彭瑞玲老教授,满头白发还为公益事业奔波操劳。家住北京的21岁志愿者,拿着妈妈给的一万元钱找到赵庆,与他一起将助学金发到贫困学生手中…… 

  

  赵庆说,正是一个又一个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激励着他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累身累心仍然快乐 

  

  爱是一首没有休止符的歌。 

  

  十四年里,赵庆自掏腰包10余万元,奔波近2万里在各地参加和组织公益活动,会员已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的近30000人,年纪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80岁。 

  

  他指导和直接建立的公益团体有50余个,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并陆续开展了五大类二十五项共计数百次公益活动,将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爱的角落。 

  

  他奔波于各地组织活动,馒头、面包、榨菜,是必备的,坐公交车、住小旅店也是经常的,就这也都是从他微薄的收入中挤出来的。 

  

  他用好每一笔善款,对每一位被捐助者,都会实地考察、拍照、建档,每天都要忙到午夜,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个子不高的他,因长期疲劳得了颈椎炎、结膜炎,头发也日渐稀疏。 

  

  在赵庆和志愿者们的影响下,如今东北义工联盟已经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更有越来越多的爱心力量正在注入其中。 

  

  以爱的名义,2015年,东北义工联盟再次集结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