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出行, 向社会化借“车轮”

14.01.2016  08:20

  建统一用车平台 购企业定制服务

  新华报业网讯 随着1月10日省级机关公务车首批拍卖结束,全省取消的3﹒37万辆公车全面进入处置阶段。车改后,各市压缩的公车比例达三四成,公务员出行将发生重大变化。对公车改革,公众普遍关注,公务人员群体积极支持。不过,记者最近在各地采访时,部分公务人员反映,单位公车“减配”以后,下基层出行遇到困难,开私家车下乡跑几趟,车贴就没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应尽快推出公车统一调度平台,同时借助市场化的手段,购买社会化交通服务,既节省公务交通支出,又充分满足公务出行的实际需求。

  私车公用贴钱贴不起

  6日,去丰县;7日,去邳州;这周,还要往县区跑。元旦小长假上班后,徐州团市委权益部部长谭超英的日程排得很满,可出行用车成了问题。整个徐州团市委有10个部门,目前只保留一辆车过渡,春节后这辆车也要取消。

  谭超英牵头徐州“女童保护”活动,需要组织教师到农村宣讲,这几次下乡,都是“私车公用”。去一趟邳州,油费和过路费要200元左右,单位补贴90元,他自己要贴一大半。如果坐大巴,到县城再转村镇公交,要两三个小时,有些地方还没有公交。“我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外面跑,没了公车,以后下乡多少会掂量掂量。”他说。

  公车取消了,遭遇出行问题的部门还不少。徐州市经信委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有些部门往一线跑得多,像道口办,负责巡查全市数百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而这些道口绝大多数在乡村。如果开私车去,一个月跑下来,不要说几百元车贴,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够。

  南京市农委下属部门负责人介绍,农委有24个部门,这次只保留两辆公车。车改后首个工作日,农委一把手主任开着私家车参加两个会。一把手带了头,在城里办事,没谁再敢用那两辆公车。可下乡怎么办?两辆车,肯定不够用。南京一家正处级单位负责人说,单位还有一辆事业单位的公车,暂时解决下乡出行。但事业单位车改即将启动,这辆车很快也没法用了。今后下乡到哪找车,还没想出好办法。

  公车取消后,省内各地还没公布公务出行改革的实施细则。有两个问题,基层反映较多:私车公用的安全保障。私车下乡,出了交通事故算公伤吗?有公务员提出,有的调研或其它公务活动,多个部门人员可拼车。那开谁的车去?路上出了问题,责任如何认定?其次,参加大型活动,公务员开私家车、租出租车,车辆五颜六色,哪像政府办的活动?

  下乡就找平台派车

  7日下午,在盐城交通技师学院和家乐福超市,100多辆封存近10天的公车被启封纳入统一调度平台。盐城市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由国有企业市交通控股集团成立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平台,把部分保留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以降低成本,保障公务出行。

  盐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市车改办常务副主任蔡群华介绍,市直22家派驻单位共保留74辆车,公检法、城管等14家执法执勤“用车大户”留车377辆,均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市本级平台保留149辆车,满足应急需要、调研接待、老干部服务和执法。所有参改单位需要用车,由单位专门的联络员提交申请。只要符合规定,平台派车均不收费,若车辆不够用,平台还会组织社会车辆来保障。

  盐城市财政局行政政法处处长薛秀兰表示,财政只负担所有保留车辆的费用。单位车不够用,可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费用从单位公用经费列支。

  4日至6日,盐城市直机关共向平台申请用车51次,费用由平台和市财政结算,用车公务员不要自己掏钱。费用怎么结算,细则还没出来。盐城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徐寿尧已两次申请用车。他说,农业执法次数相对较多,自己每周几乎有一半时间要用车。以前单位有车,说走就走,驾驶员对查处区域的路况也熟悉。他建议,平台派车,对每个部门可相对固定一两名驾驶员,以更好熟悉路线,跟上工作节奏。

  除了盐城,省内其他城市尚未公布具体的公务出行用车举措。按省里要求,各市要在两年内建立市级保留公车统一管理调度平台。机要通信、应急公务、接待、调研等公务需求可申请用车。无锡等地有意在下辖的市、区建立公车调度平台,除了执法车,其他公车都纳入平台集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