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等工作 南京已在探索

19.04.2015  11:15

  近日,环保部拟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记者18日从南京市环保局采访得知,南京市已经在让公众参与环保立法听证、监督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

  根据环保部拟定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制定或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政策、规划和标准;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严重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或健康权益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监督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相关公益活动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据介绍,召开立法听证会是南京市公众参与环保的具体体现。“企业违法排污,可以对其实行断水断电。”去年9月9日,正在修订的《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召开立法听证会,听证代表对条例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是我市首次在地方环保条例立法、修改过程中召开听证会。

  《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从2013年起启动修改程序。草案除了在市环保局和市法制办的网站上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外,我市还邀请专家学者、环保志愿者、环保从业人员以及普通市民组成听证代表,召开立法听证会。听证会上,听证代表就法规中企业违法排污处罚、是否禁摩、重污染天气是否停课、停车3分钟熄火和居民区餐饮油烟污染等5个热点话题展开激烈讨论。其中对污染企业断水断电、重污染天气中小学停课等条款,听证代表一致通过。听证代表的意见被充分采纳,在草案的修改中也将得到充分尊重。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我市也尝试让民间环保组织参与其中。去年,我市首次邀请民间环保组织对黑臭河流的治理进行监督。幸福河、南湖南河、南湖东河等4条黑臭河流被分别指定给相应的民间环保组织,由它们对河道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民间环保组织对水质、河道环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取样检测,最终形成了调查报告,并给出了治理建议。在对幸福河的调查中,莫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长李耀东尝试对河道进行酵素净化治理。由于酵素可以用厨余垃圾制作,方法简单,于是,环保组织成员向幸福河周边居民宣传河道治理方法,把酵素制作工艺教给居民,让居民都参与到河道水质治理工作中。调查结束后,4个环保组织认为微生物处理法可以改善河道水质,目前这种方法已经用于我市部分河道、湖泊的治理。

  此外,征求意见稿提到的公众对环保职能部门工作进行考核、评议,这在南京已经形成制度,开展多年。

  根据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提供的数据,南京市现有近10个注册的环保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组织,包含环保志愿者及环保监督员1000余人。这些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常年参与环保志愿服务,很多活动已经成为“品牌”。

  南京市环保部门还表示,今后环境监察部门的执法过程中,还会邀请环保监督员加入,对执法公正进行监督,对违法案件调查过程同步参与。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