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宿迁全面禁止在骆马湖水域非法采砂

02.06.2015  10:19

  骆马湖生态安全问题向来是舆论关注焦点,其中非法采砂活动尤为引人注目。在辽阔的水面上,大大小小的非法采砂船星罗棋布,采砂船密集的水域,湖水浑浊不堪,周边渔民叫苦不迭。“清清的骆马湖啊,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上啊,从西望不到东……”不少人担心,《清清骆马湖》恐成绝唱?5月26日,徐州市人民政府、宿迁市人民政府、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禁止在骆马湖水域非法采砂的通告》,自6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骆马湖水域非法采砂。通告一出,渔民雀跃,骆马湖终有望回到记忆中的模样。

  骆马湖,你究竟怎么了? 

  密密麻麻的砂船,荒漠化的湖底,消失的小岛,废弃的渔船,神情茫然的渔民……本应是浅水湖的骆马湖,却因非法采砂变成深水湖。而那个鸬鹚戏水、渔舟唱晚的清清骆马湖,哪儿去了呢?

  清清骆马湖是一个母亲湖,她是宿迁、徐州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湖区内宿徐两地2000多户渔民依靠她生活;清清骆马湖是重要的输水廊道,她是南水北调重要的调蓄池;清清骆马湖也是矿藏丰富的资源湖,湖底黄砂储量超过10亿吨。

  然而近年来,骆马湖的生态却并不乐观。湖区深处的张宅岛原本芦花飘香,如今塌了大半,渔民老陈说采砂是主因:“都给打砂打塌了,原来有十几亩地,现在三分之二塌了,不敢住。

  骆马湖非法采砂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2010年后,非法采砂日益猖獗,一艘艘采砂船在湖中乱采滥挖,给骆马湖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媒体曝光不止一次,当地水利、公安等部门也是持续打击,但是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掉“打击—反弹—再打击—再反弹”的怪圈。

  非法采砂,不仅严重威胁河道堤防安全和防汛安全,更对水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包括对骆马湖生态结构的完整性、野生渔业资源和候鸟食物链等一系列影响。

  官方发文全面禁止骆马湖采砂 

  为确保骆马湖防洪、生态和航运安全,切实保障南水北调和徐州、宿迁两市城乡居民饮用水质安全,5月26日,徐州市人民政府、宿迁市人民政府、沂沭泗水利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禁止在骆马湖水域非法采砂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明确指出,骆马湖水域砂石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私自在该水域的采砂活动均属非法行为,将依法处理。自2015年6月1日起,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在骆马湖水域从事非法采砂活动。

  所有采砂船只必须于2015年6月1日前自行撤离骆马湖水域,或拆除采砂机具后到指定地点停靠。禁止非法买卖、承包或承租骆马湖水域资源,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出让、转租或其它方式将骆马湖水域资源提供给他人用于非法采砂活动。在皂河船闸、睢宁船闸和二湾水域设置运砂船检查站,禁止骆马湖水域非法开采的砂石资源外运。

  对于违反本《通告》规定,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成立指挥部誓走出治砂怪圈 

  事实上,骆马湖最不缺的就是禁采记忆。

  2013年宿迁成立了专管机构,推进骆马湖综合管理和联合执法。2014年发布《关于骆马湖宿迁水域汛期禁止开采黄砂的通告》,明确“骆马湖宿迁水域汛期禁止采砂,禁采期为每年6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划定集中停靠点,组织动员船民自愿停靠。

  2014年汛期之后,宿迁围绕骆马湖核心保护水域,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骆马湖宿迁水域开采范围由原来的120平方公里压缩到20多平方公里,采砂船由550艘减少到350艘。2014年6月,宿迁砂矿主动退出骆马湖采砂经营,为实施全面禁止采砂起到关键性作用。

  即便如此,骆马湖非法采砂依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表面上看,砂石有“水中海洛因”之称,超高的利润让不少人选择铤而走险。另一方面,与相关管理部门“规定过于笼统、责任不清、专项规划编制落后和管理能力不足”也离不开关系。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局骆马湖水利管理局副调研员李俊明曾对媒体透露,他们虽然有行政执法权,但“缺乏强制手段,实际工作中没有抓手,上船只能给船主做做笔录和取证”。

  如今,《通告》之下是否还有复苏可能?

  5月29日,依据《通告》精神,宿迁制定了禁采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骆马湖全面整治非法采砂指挥部,由副市长曹秀明担任指挥,并成立100余人的联合执法队,推进骆马湖水域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2015年6月1日起,执法队伍将全面进场,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继续盗采、偷采等顶风作案行为,依法从重从严处罚,还将重点清理整顿湖区及沿湖岸线堆砂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切断湖区黄砂运输通道,并开展骆马湖水域承包合同清理,以实现全面禁采。(张立婷)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