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宁召开

18.06.2015  19:56

  6月16日,2015年度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宁召开,全面总结近年来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来自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会议同时为21家“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授牌。

  此次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在“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开创之际,明确我省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推进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会上,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作了“国学漫谈”的主题讲座。他提出,国学存在于“经史子集”中,国学文化主要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要阅读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并且从阅读经典中把握蕴含在经典中的思想、精神和精华。他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周易》、剖析了“儒家仁爱,道家慈柔,佛家慈悲”的内涵,指出国学的核心价值观要落实在生活中,要有忧患意识。他重点解读了孟子名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提出“几希”即为良心,是衡量人的最后一把尺子。做任何事情就是做学问,最后的目的都是要找回良心,找回仁爱。只有提高生命层次,净化心灵,才能有美好的境界。他强调,做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古籍保护从业者更应该了解和把握国学的核心内容和核心价值观,即“仁智礼义信”,才能真正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为“往圣继绝学”。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作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报告。她指出,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江苏古籍保护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古籍普查、人才培养、古籍修复与数字化、古籍整理与研究、古籍保护与宣传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社会效益显著。在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中,全省有19家收藏单位和1位个人申报古籍数据1千余条,受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重视;评选出21家“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进一步推提升了全省古籍保护条件,构建了全省古籍保护的分层工作机制;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稳步推进,17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成功与三家单位联合申报“国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了江苏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举办“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活动、“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省内两次掀起古籍保护的热潮,扩大了江苏古籍保护宣传的影响力;古籍整理出版与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南京图书馆馆藏稀见方志丛刊》获得江苏省政府颁发的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经籍志》入选2014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全省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历史性突破。她分析了当前古籍保护事业的新形式,指出文化领域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古籍保护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古籍保护从业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发展机遇,在古籍普查、古籍整理与研究、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上,继续努力,取得新的进步与成果。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古籍收藏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议特别安排了经验交流与分组讨论。徐州市图书馆、镇江市图书馆、南通市图书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扬州大学图书馆、淮安市淮安区图书馆等七家单位,分别就古籍普查、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研究、古籍保护等方面做了经验交流。分组讨论中,参会代表积极发言,不仅对本单位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就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等工作对省古籍保护中心提出统筹规划等要求。

  此次会议还就《江苏经籍志》项目召开组织实施讨论会,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从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对《江苏经籍志》项目的重要意义、传统文化典籍的完整呈现、科研能力的提高、全省统筹协作等方面作了说明。全勤副馆长从项目概况、项目意义、框架体例以及实施条件四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全面介绍。会议还介绍了《江苏经籍志》项目的“书目”、“书志”、“提要”及家谱、方志、宗教文献、日记等专题提要的编撰要求。

(南京图书馆)

宿迁市出台《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文化厅
徐州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百千万”走访帮扶活动
  为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