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民解难的热心“大哥”

14.09.2015  06:48

  刘宝庆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李昊宸摄

  在全市劳动保障服务的队伍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在街乡镇,或在社区、乡村,直接面对群众,为居民提供细致入微的就业、社保报销、社会保障卡申领等服务,在每一天的平凡工作中,默默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年近花甲的刘宝庆就是其中的一员。

  “想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咱就得把事做好

  刘宝庆2010年经社会公开招聘,成为了咸阳北路街劳动保障中心的劳动保障协管员,如今已经工作了五个年头。由于咸阳北路街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域范围广,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低收入人群多,很多问题都很棘手。辖区居民李某,属于刑满释放人员,由于以前档案丢失,其就业及相关问题都无法办理。刘宝庆积极联系李某,了解详细情况,并七次骑电动车前往李某以前工作过的单位。“他以前在引河桥轧钢三厂工作过,离我们这二十多公里,现在厂子不存在了,只剩下托管公司,就三个人,档案在哪谁都不知道。”刘宝庆多次与该单位负责人联系并查找李某的档案痕迹,找到了原始档案的部分材料,又与区人力社保局相关部门联系,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解决了其档案及社保问题,并为他安置了就业岗位。对此,刘宝庆自己也感到十分欣慰:“帮人就帮到家,现在他每个月工资能到三千元以上,还有补助和提成,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如今我们成了朋友,他认为咸阳北路劳服中心是贴心的,是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的。要想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咱们就得把本身该做的事情给做好。

  “要用我们的辛劳,让群众得到更好的保障

  为了解决辖区居民的再就业问题,咸阳北路劳服中心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召开招聘会并且和他们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谈到寻求就业渠道,刘宝庆说:“针对不同的人,要寻找不同的工作场所,比如对40、50人群,文化素质可能不如大学生,但大都肯吃苦,能干活,所以可以多去关注保洁、保安、卖场服务人员这类工作。现在只要是红桥区内投资在一千万元以上的新企业,我都会去了解企业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人员。同时对居民也要多走访,尤其是特别困难的居民,一定要掌握他们的情况。

  2011年10月,刘宝庆和咸阳北路街道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内40、50失业人员的困难情况,同时得知天津西站管委会有用人需求,于是多次前往西站管委会,商讨西站用人招录事宜。达成一致后,立即组织招聘会、发放招聘启事。刘宝庆牺牲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多次冒着严寒往返于工作站、招聘会现场和西站管委会之间,进行招聘、面试、笔试、输送信息,办理录工手续。最终帮助120人争取到西站做安保工作。面对着这些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龄人,刘宝庆感慨:“这代人太辛苦了,为他们解决就业是头等大事。现在人力社保部门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我要用我的辛劳和努力,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好政策,生活得到保障。

  “为了让群众安心我会奋力前行

  刘宝庆的工作,贯穿于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周一到周日,“休息日”在他的眼中与平时并无区别。“我们很多的工作都是在周六日进行的。我们要在周六日的时间和科长一起琢磨一下一周的工作,理清工作思路。群众也有可能想在这个时间找我聊聊,了解一下政策。另外,去企业的考察和走访也可能安排在这些时候。”而不断推进的工作,也要求他不断进行学习,“工作要求我对政策要熟悉,工作做得多了,自然就可以取得进步了。

  劳服工作千头万绪,比如在劳动保障网录入的过程中信息不符,造成租住在辖区内的一位居民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并多次无理取闹导致大厅无法正常办公,刘宝庆牺牲休息和下班时间做工作。最终经多次协调,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为其解决了问题。刘宝庆介绍说:“每天我们接待大量前来办事的群众,由我解决的都是‘疑难杂症’。在接待群众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但认真工作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我们的付出就是要让群众安心、放心,有党的好政策,有政府做主心骨,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今后,我要继续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没有华丽的言语,这个高大粗犷却又细致热心的“老大哥”,在每一天忙碌而繁杂的工作中,依然面带微笑,继续前行。丁小晴

  原标题:全心全意为民解难的热心“大哥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