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事实孤儿”南京寄养成功

15.12.2015  13:09

      12月12日,是“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这一天,南京现全国首个由社会组织成功安置“事实孤儿”寄养案例,为这个特别的日子增添了特殊的意义。

      “佳佳(化名)是我碰到的第一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我一直记得初见她时,童真的眼睛里闪烁的不安和畏惧。也让我更感动于,那双眼睛后来给我的亲切和热情。”公益律师王彬,说起在南京同心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同心未保中心”)参与的第一起案子,心中就充满了再继续努力下去的感动和力量。

      今年6月30日,一名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的女子,向正在戒毒所中做法律援助工作的李晓霞律师和王彬律师提出“求助”,原来她是担忧自己年仅4岁的女儿佳佳,在外面无人照顾。

      李晓霞和王彬立刻把这个案子带到了今年6月份试运行的社会公益组织同心未保中心,这个社会组织的服务重点就是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法律援助、教育援助等;为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寄养家庭的专项评估;广泛开展儿童保护理念及儿童保护法律宣传、推动儿童保护法制的完善。

      根据同心未保中心的实地调查,小佳佳是非婚生子女,父亲不详,母亲是吸毒人员,且因涉嫌贩毒后被逮捕,等待判刑。她的外公去世,外婆、爷爷奶奶也无法联系,暂时由一位爱心阿婆在义务照顾。孩子缺乏一个稳定的家,没有户口,更不可能上幼儿园。

      调查结果让社工们为佳佳心头一揪,“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流离失所,太危险了。”同心未保中心的每个志愿者不约而同地发出心中的声音。

      针对该案例,中心专门成立介入服务小组,对接佳佳并制定救助介入方案:首先确定个案需求,即需要落实户口问题、就学问题及寻找寄养家庭。

      “这三个问题个个都是难题,解决起来一个都不容易。”王彬回忆,最困难的是为佳佳上户口,即使当时找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协调,但依然是一件“跑断腿”的工作。

      甚至在最后一刻,因为入籍需要正在看守所等待刑事判决的佳佳妈妈的保证书,志愿者们几赴看守所,确定保证书的每个字都符合户籍办理部门的要求。

      为佳佳找到一个温暖的家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不能让孩子再陷入困境。”南京陶老师工作站心理咨询师、“同心未保中心”心理顾问袁芳告诉记者,为了找到一家适合的寄养家庭,南师大法学教授陈爱武、安德门社区工作人员,片区警察专职志愿者们数次前往爱心妈妈王女士家里,由专家老师全面评估寄养家庭是否合格。

      “如今,孩子有了身份,解决了户籍问题;有了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远离了动荡的环境;有了一个‘妈妈’和温暖的亲密关系,还正式进入了幼儿园上学。‘同心未保中心’志愿者们的努力让这个偏离了正常成长‘轨道’的孩子重新回归同龄人的道路。”袁芳欣慰地说,10月21日,我为佳佳做了最后一次心理疏导,“她现在很爱笑,从一开始的口齿不清到现在说话清晰,这是最大的进步,和人交流很好,幼儿园老师也夸佳佳热情主动,好奇好学,我已经可以和孩子正式‘告别’了。”

      “从陌生到熟悉,从畏惧不安到亲切热情。看到这样一个小天使重获‘新生’,或许就是作为志愿者最大的幸福和动力吧。”王彬告诉记者。

      “同心未保中心”的发起人之一黄琼花告诉记者,“我们虽然每一个人的力量微薄,但一群人都能集中起来关注,并伸手援助,困境儿童面临的困境,自然会消失无踪。”

      对于这起救助案例,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亦明表示赞赏,“像‘同心未保中心’这样的民间社会公益组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捐款或者短时间的救援,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的,真正有益于困境儿童成长的救助。同时,既可以使得社会保护机制主体,在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更加多元,也能够通过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专业机构的介入,使困境儿童的保护工作更加专业化,克服传统单一的行政保护机制存在的某些障碍,从而使困境儿童保护工作能够确实得到有效的推进。”

      据中国妇女报记者了解,“同心未保中心”是南京首家联合民政、司法、妇联等多家未成年人保护成员单位合力救助困境儿童的民办非企业组织。据悉,该组织目前已招募微信志愿者600余名,自今年6月份在南京玄武区民政局注册至今,已介入服务挽救困境儿童22名。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