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也能“个性订制” 全国重点课题关注“数学适应性学习”

27.02.2017  16:06

        新华网南京2月25日电(庞雪汀)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数据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围绕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定制?2月24日,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信息资源开发部承担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过程性学情数据的中学数学适应性学习系统的开发研究”在徐州召开开题工作会。此次会议由徐州电教馆周岩馆长主持,来自中央电教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徐州电教及教研及相关校长和资深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基于过程性学情数据的中学数学适应性学习系统的开发研究”这一课题,展开了评议和讨论。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书生阐述课题研究基本思路

        大数据是当今的热词,大数据也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转型与升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中,均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这次的课题研究就是对教育信息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作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代表、课题主持人,中央电教馆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部的李蕾博士对课题进行了概述。她表示,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学科针对性、普适结合个性、实践的迭代优化和智能程度的一次探索,目标是开发完成基于过程性学情数据的中学数学适应性学习系统。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性学习系统的核心算法研究,二是适应性学习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三是系统中的过程数据与数学学习效果的关系分析。最终达成的系统将实现教育资源科学管理应用、过程性学习数据采集、学生学习行为建模、智能学习推荐等多项功能。

开题会现场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过程数据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题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教授表示,在过去的很多技术开发系统当中,很多老师发现这些系统更多地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题目,担心这样的系统会成为一种“刷题”系统,这就是课题组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系统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定制,如何向学生推送有价值的题目?如何让学生在这无限大的题量当中用无限小的题量来解决他(她)的学习问题?而课题组的工作就是要共同去思考哪些过程性数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第二点,是要在系统研究过程中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学习偏好,甚至是教师的教学偏好,让人做人的事,机器做机器的事;此外,面对过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越错做题越多,越多越错”的现象,该如何从学生简单错误当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也是系统需要优化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让老师更多地优化作业设置。做作业不能不辛苦,而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升作业的效率,如何让学生花费时间少,提高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场,一些意向子课题单位做了案例分享,徐州三十一中、南京九龙、淮师附中的老师都在课上对于研究工具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开题会上,蓝舰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的产品工程师李杰介绍了课题工具——“悠数学”。作为一款服务于初高中的快速作业测评产品,“悠数学”将以其独特的智能语义标签技术、个性化智能推荐技术、OCR混排识别技术帮助实现教学过程数据研究。

会议现场

        此外,会议期间,由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江苏师范大学陈琳教授、杨现民教授、南京市电教馆陈平馆长、徐州教研室疏嘉老师等知名教授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还对课题进行了评议,对于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价值以及研究工具的科学性与落地性给予了充分了肯定,同时也对课题的实施给予了意见。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