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调行业专家学者来靖“论剑”

20.12.2014  17:59

12月18日,一场关于空调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峰论坛在我市拉开帷幕。空调行业众多大咖齐聚靖江,掀起一轮“头脑风暴”,为我市构建更具特色的空调产业基地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助力靖江空调产业转型升级。

 

700家企业年产值50亿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登记注册的空调企业约700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近40家,3000万元以上的逾20家,总年产值超过50亿元,是国内中央空调配套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看似光鲜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靖江空调产业弊端:空调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是小舢板,缺少重量级的舰船;现有空调生产企业产品相似度高,多从事空调末端配件生产,内部竞争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产品技术含量低,易被模仿复制,缺少核心技术。

 

当一个地区同质化产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时,行业洗牌是必然结果,企业想存活有两条路径,一是利用准入门槛低的特点,打价格战;二是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的产业链延伸。目前的靖江空调产业也到了行业洗牌的拐点。”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吴德绳指出。

 

转型升级是发展唯一途径

 

专家们提出,转型升级是靖江空调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帅是靖江人,对于空调产业发展一直很关注。他认为,靖江空调企业转型升级需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抓住国家重视节能减排的契机,他建议靖江空调企业跨行业合作,从单一末端向研发制冷、供热系统化解决方案转变;“地利”是借助现有的基础优势;“人和”是整合资源,加快技术创新,用行业的话语权改变原先的被动型生产,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动。吴德绳则建议,靖江空调企业要加快思维创新,要从“产学研”思维向“产学研用管媒”转变,善于借助各种平台载体,通过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拓宽市场。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肖大海表示,靖江空调产业有基础优势,行业应该打造品牌效应,即便是专注空调末端,也要叫响“精品末端在靖江”的口号,这就需要靖江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用优质产品说话。法国爱迪士中国区总裁陈联建议,靖江空调产品要想打开国外市场,必须提高产品品质,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对产品的寿命周期进行后期监控,以保证质量。

 

做专做精延伸产业链

 

面对转型大趋势,靖江空调企业有何打算?市空调行业协会副会长、春意空调董事长刘兴非的思路颇具代表性。他认为,靖江空调企业可以分两步走:一是做专、做精;二是向更高层次的产业链延伸。春意空调目前正以空调制造业为基础,一方面将传统的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做精做专,另一方面开发节能环保的低能耗冷梁空气调节等系统,实现产品从低端往高端发展,延伸产业链。同时,春意以机电工程安装资质晋升一级为契机,从制造商升级为项目总承包商。

 

目前,我市也正积极通过政策和平台支持,助力空调产业转型升级。城北园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靖介绍,城北园区正引入优秀空调企业,力争建设空调产业园,集聚产业发展,形成龙头引领效应。我市还将建设研发、检测、展示交易等公共平台,让靖江的空调企业都能共享新的科技成果。此外,优质的空调企业还将获得土地供应、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王靖表示,通过多项举措的助力,城北园区将把空调产业园打造成为空调产业的政策“洼地”,让更多的市场和企业能够关注靖江空调产业和企业,让“空调之乡”的美名能够响彻全国甚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