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热议法治政府建设

10.03.2016  14:35

 

转变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让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郭景平记忆犹新的,是发生在去年的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她当然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这起事故。

“作为在天津工作的同志,我们尤其感到痛心,需要汲取深刻的教训。”郭景平认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要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把监管责任从法律的角度固化下来。“政府也要注重加强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提高群众的应急避险能力。”郭景平说,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应同步推进。落实法律顾问制度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段祺华看来,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他认为,建设法治政府要在三个方面落实好:一是建立并落实法律顾问制度,避免形式化,政府重大事项决定前请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二是建立法律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三是创新法治宣传工作,加强法律文化建设,支持和丰富法治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发挥文艺作品潜移默化的作用,传播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建议,国家要明确购买法律服务和聘请法律顾问的政策,重视公益诉讼、行政诉讼,鼓励推动社会监督,倾听社会的声音,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要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对于法治环境建设不好的,应该进行责任追究。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这一段篇幅不长,但立意高,讲得好,表现出建设法治政府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高度自觉性。在提出政府要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同时,提出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各个方面的监督,把法治和民主很好地结合起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卞晋平建议在该部分再增加一句话:“提出协商目录,搞好政府协商。”

他认为,“政府协商”作为中共中央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重点加强的协商民主形式,在政府新一年的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有些法官一提起“民告官”案件就有畏难情绪,行政机关往往以“要考虑政府形象”或“服务政府工作大局”等为由施加压力。

长期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黄尔梅认为,应将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出庭官员也应以平等心态参与诉讼。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容错纠错机制’,是给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期望进一步完善这项机制。”黄尔梅说。

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建议,切实解决执法不严的问题,对于行政执法主体没有认真执法的行为,也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应的责任,并采取措施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认为,政府要做依法行政的表率,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发展方向。”四川蓝光实业集团董事长杨铿委员认为,要把既定目标落实好,就必须制定好具体的举措,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解决当前有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免责心态较重、违法成本低等问题。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

要不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授权?到医院看病经常遇到“号贩子”,怎么样才能顺利看病?还有不少到行政机关办事的群众都要同感:要求出具的证明太多,办事程序繁琐,跑三两趟能办成事才是令人高兴的事。

这些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备受政协委员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在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方面有比较多的涉及,作出了比较全面的部署。这项工作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对此强烈期待。”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周锋委员说,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接得住、管得好,说明政府在相关改革方面确实在向纵深扎实推进。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温雪琼委员认为,深化减政放权改革的问题,集中在简政放权的流程不顺畅、权力下放后基层的承接能力不强、基层公务员业务素质不平衡等方面。

她建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反映突出的问题入手,确定深化简政放权的重点、措施、路径,精准、精细理顺办事服务的流程,加强部门间、区域间数据共享,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业务素质,让放下来的权力地方能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

“要把治理懒政怠政同简政放权和透明政府建设结合起来,确定并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使政府官员‘明明白白’做事,在社会舆论的监督和督促下不敢懒政怠政。”来自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张凤阳认为,要解决好政府领导干部“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的问题,就要坚持法治底线,对那些既廉政又勤政,善谋良好发展和治理之策的党政干部大胆提拔和重用,使他们“敢于”做事、“善于”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