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心声:劳模,不是光环而是责任与坚守

01.05.2015  11:48

  五一,记者走近新当选的全国劳模,倾听他们的心声——

  劳模,不是光环而是责任与坚守

  新华报业网讯 漫长的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今年的五月一日是第12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正值五年一次的全国劳模评选,记者走访了3位江苏新当选的全国劳模——他们来自基层一线,他们通过劳动创造了社会效益,收获满满的人生价值。

  刘怀仁:带领经济薄弱村美丽蜕变

  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曾是负债累累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再走进甘港,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一幅里下河地区特有的水乡美景跃然眼前,国家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等荣誉捧到手软。带领村子实现美丽蜕变的,正是在“当家人”位置上一干22年的刘怀仁。

  1993年,组织找到了正在镇属企业担任厂长的刘怀仁,希望他回甘港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别人都劝我,厂长的收入和工作环境比村里好太多,何必去趟这个浑水,可我是党员,要服从组织安排,作为土生土长的甘港村人,豁出这一百多斤,我也要挖断家乡的穷根!”刘怀仁回忆起过去,眼神依然坚决。

  刚上任,难题就摆到了面前,当时村集体企业苟延残喘,一家负债270万元,另外几家几乎没有利润,要债人看村里来了新书记,立刻围追了过来,“要发展,先还债。”刘怀仁和要债人签订了5年还款协议,并果断对几家资不抵债的村办企业进行改制,在第三年,债务提前还清了。

  无债一身轻,刘怀仁立刻多方筹资,修桥筑路。后来,新204国道移到了甘港边上,他敏锐地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全村培育出大小企业100多家。2012年,我省开始推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借着这个契机,村里关停了多家污染大的小塑料、小化工企业,其中不乏纳税500万的大户。

  发展第三产业,生态、旅游,被刘怀仁看作是推动全村发展的敲门砖。刘怀仁邀请省里和上海规划设计方面的专家到村里考察,制订了甘港村建设规划。去年,甘港村三产总产值达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村集体积累达917万元。

  村集体腰包鼓起来了,先后投入6300万元,新建水泥路面25公里,桥梁67座;建成了全市一流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卫生保健中心、6000平方米农民广场……

  今年70岁的杨恒有是镇上学校的退休教师,他选择回村生活:“我们家门口就是景点,公交车开到村头,小病不要出村,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乔森:“节油”专家英雄不问出处

  “连续安全行车4000天,也算不上什么好成绩吧。”谈起自己近20年的客运驾驶经历,乔森轻描淡写。谦虚的话语,让人几乎忘记他已经是全国有名的“节油”专家。

  1994年,乔森进入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客运驾驶员。小时候的贫苦让乔森的节约意识根深蒂固,在日常的奔波中节油的想法也渐渐冒了出来。当时恰逢公司改制,乔森承包了一辆车跑客运,他特别注意车辆的保养和使用,“节省下来的都是利润。”乔森说,“我跑的都是长途线路,最长的一天1300公里,通常单程能比别人节约200元左右。”凭借这样的积淀,在2009年的节能驾驶比赛中,乔森一举拿下省里第一名、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乔森的操作方法开始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2011年,公司成立了以乔森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向全公司的驾驶员推广“乔森节油操作法”。“当时一年有200多天都在路上作贴身辅导员。”乔森回忆。工作室成立以后,常州公路运输集团年均节省燃油支出约1千万元,累积节约的燃料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500余吨。取得节能效益的同时,乔森还积极推广节能驾驶的理念,仅2014年就为社会培训驾驶员超过7000人次。

  “单靠节油总有到头的那天,实现低碳交通还得看技术创新。”在公司大批引进新能源LNG客车后,乔森与工作室成员积极钻研新能源客车的节能工作。“液化天然气客车冷能回收利用装置”“液化天然气动力系统”“精确温控的客车发动机调温系统”等新型技术发明专利一个个出台。“劳动创造,就是这样在工作上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专利技术,最后投入生产,形成经济社会效益。”乔森说。